民事二审案件的繁简分流研究 内容摘要 一直以来,我国理论和实务界都十分重视繁简分流在民事一审程序中的运用,对民事二审案件的繁简分流缺乏关注。目前,我国法律规定民事二审以开庭审理为主,并试图通过不开庭审理来实现案件的分流。但通过考察司法案例,实务运行与法律规范并不一致,出现了分流标准不一、不开庭审理和开庭审理适用混乱、合议制独任化及审判过程不规范等问题。实际上,这些问题是立法规定、管理手段以及收案现状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面对我国不断激增的案件压力,实现有效的二审案件繁简分流能够缓和个案需求与上诉整体功能的冲突,进而提升审判质效,促进案件审理。所以,我们应该进一步明确二审案件的分流标准,并在提供多种规范程序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当事人的程序选择权。同时,考虑到法院实务操作的可行性,还需细化具体的案件识别规则,完善内部的程序转换和人案配比,进而实现规范设计和实务操作的双重优化。 除了引言与结语外,本文共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民事二审案件繁简分流的立法沿革及实务问题。为了解民事二审案件繁简分流的发展现状,本部分首先对我国的法律规定进行了全面梳理。然后从司法数据和实务案例入手,总结了现存的实务问题。 第二部分,民事二审案件繁简分流实务问题的原因分析。本部分主要从立法和司法两个维度,对产生实务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质言之,我国现行立法未能实现案件繁简分类和程序分流,法院的案件管理方法也存在不足。 第三部分,民事二审案件繁简分流的理论基础及依据。民事二审案件繁简分流以民事二审的程序功能、民事上诉模式、正当程序之程序选择权保障和诉讼促进义务作为理论基础。考虑到民事诉讼的渐进性,民事二审繁简分流也以一审中充分的程序保障为依据。 第四部分,民事二审案件繁简分流的完善建议。本部分厘清了繁简分流的价值目标,具体完善则须从明确二审繁简案件的识别标准、提供多元化的审理程序、设置当事人程序选择和程序异议机制、改善法院的案件分流管理以及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同时进行。 关键词:案件分类;程序分流;简易程序;二审独任制;案件管理 |
民事二审案件的繁简分流研究
更新时间:2022-11-18
上一篇:刑事诉讼辩护冲突问题研究
下一篇:网络诽谤行为的定罪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