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性侵害情况调查(法学) 摘 要 我国未成年女性性侵害案件呈现高发、频发势态,被侵害对象多为偏远地区的中小学生。此类案件的多发一方面体现出偏远地区社会道德建设缺失,另一方面则反映了我国法制体系在弱势群体保护尤其是针对未成年女性的保护方面不够健全。结合国际社会在惩治儿童性侵害犯罪方面的法制经验,我们在贯彻“依法治国”的精神时,应当思考中国环境下的女童性侵害特征,在立法、司法、普法、教育和家教等方面提出严格要求,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地改进相关方面的工作,建立可追责的行政、司法考评机制,以法治思维对待儿童性侵害犯罪及其司法应对中的欠缺,创造性的探索司法应对和改进举措,通过有效惩罚和预防儿童性侵害犯罪而逐步完善中国特色的法治文明。 本文通过对漳浦县育才初中60名农村留守女童的问卷调查,1名农村留守女童及其监护人、老师的深入访谈,了解农村留守女童性安全现状,揭示其性安全问题,总结相关经验,从法治层面思考留守儿童性侵害问题。 关键词:留守儿童;性侵害;司法缺失;预防 目 录 一、调查的目的 1 二、调查对象 1 三、调查内容 2 (一)育才初中留守儿童性安全教育现状 2 (二)农村留守儿童法律意识淡薄 3 四、调查反映的问题总结:应对留守女童性侵犯罪的法律缺位 3 (一)立案和审判难 3 (二)幼童性侵害案件绕开法律寻求私了 3 (三)伤害赔偿难 4 (四)现有法律存在缺陷 4 (五)办案过程中的“二次伤害”问题突出 4 五、从法律层面预防农村留守女童性侵害的建议 5 (一)公共伦理方面 5 (二)立法方面 6 (三)司法工作方面 6 (四)普法工作方面 6 总结 7 主要参考文献 8 |
农村留守儿童性侵害情况调查(法学)
更新时间:2022-01-07
下一篇:试论我国隐私权的法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