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法学论文 >

股权代持法律问题研究

更新时间:2019-09-14
阅享价格200元 资料包括:原始论文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QQ在线咨询
文档格式:doc/docx 全文字数:38000 温馨提示
以下仅列出文章摘要、提纲简介,如需获取全文阅读权限,或原创定制、长期合作,请随时联系。
微信QQ:312050216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扫一扫 扫一扫
股权代持法律问题研究

摘要

 
股权代持现象在资本市场中大量存在。随着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经济主体之间利益驱动和分配不均等因素引发了大量的司法纠纷,这些案例在诉讼中没有直接以隐名投资纠纷作为案由,更多是以返还投资款纠纷、股权确认纠纷或者返还钱款、经营权属纠纷、借款纠纷、不当得利纠纷及其他经济纠纷为案由提起诉讼。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开放,大量上市公司的股权代持纠纷浮出水面,甚至出现影子股东利用公司上市进行资本腾挪、利益输送等违法操作,此类上市公司的股权代持案件,既制造了较大的违法空间,更通过不公平的市场手段直接损害其他投资者的利益。
我国现有的法律规范及相关司法解释仅规制了股权代持现象的两个方面:有明确代持协议的股东身份的确定和追认;及上市公司原则上禁止出现股权代持现象。在司法实践方面,国内有关股权代持纠纷解决的已有规定散见于最高院发布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和各地方高院出台的审判指导意见的部分条款中,这些司法文件多是针对法院审判实务中暴露出的问题作技术性的指导规范,涉及的纠纷类型和生效范围有限,相关规定有滞后性且过于简单,不能满足实践需求。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入,投资主体与投资方式多元化发展,我国现行法律未能为解决股权代持合理存在和化解纠纷提供有效途径。
    本文主要讨论《公司法解释三》第二十五条规定的股权代持相关法律问题。法律意义上的股权代持是指发生在有限责任公司中的股权代持,具体表现为名义股东代替实际出资人成为公司股东,登记于公司登记机关,并见诸于公司章程等公司文件中,但名义股东并未实际出资,而实际出资人出于各种各样的事由,不愿意成为公司的名义股东。现有的股权代持理论研究过于集中在概念界定、类型分析和法律法规解读上,部分研究虽然有案例剖析和司法实践的观点,却呈现出一种理论的归理论,实践的属实践的遗憾。笔者认为,对股权代持理论研究的复杂化和精细化反而不利于其实践性的发展。传统的规范性认识,必须先认清事实,再讨论其法律关系,然而大部分股权代持法律关系是交叉的、模糊的,是可以被吸收为其他民事法律关系的,比如借贷关系。基于这个特点,笔者认为对于股权代持法律关系的认识,单纯从事实出发所得出来的理论性认识是不具有建设意义的,以司法实践为导向,紧扣司法实践而做的理论性分析是本文在现有研究基础上的创新与发展。
据此,本文对股权代持已有的理论研究进行梳理及再讨论:
首先,以司法实践为导向,提炼出股权代持相关概念界定与类型分析的主要理论;
其次,以司法实践为导向,对相关法律法规的进行再解读;
最后,以司法实践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对股权代持相关案例的实践性分析以及有关法律规范与指导意见的实践性分析,对股权代持有关制度的完善进行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再讨论。
本文约37000字,分三个章节展开论述。
第一章是对股权代持基本理论的总结,包括股权代持的概念、特征、成因及有关法律制度的分析。在成因性分析中,以司法实践为导向,将股权代持划分为规避类股权代持和非规避类股权代持。
第二章是对股权代持的类型分析,在现有的股权代持类型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归纳出四种主要类型,分别是基于信托的股权代持、基于代理的股权代持、基于合伙的股权代持、和基于职工持股会的股权代持。
第三章是紧扣股权代持案例的实践性分析,包括对司法实践的分析、股权代持纠纷各方法律风险的实践性剖析及股权代持风险结合《公司法解释三》的理论性剖析,并在此分析基础上,提出以司法实践为落脚点的制度完善建议。
笔者在现有研究理论的基础上,将股权代持的理论研究置于司法实践的背景中,对已有理论进行提炼和再分析,并对股权代持法律规范提出具有实践意义的完善建议。
 
 关键词:股权代持  成因  类型分析  实践性分析


目录

绪论 8
一、选题背景 8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10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1
(一)股权代持的概念 11
(二)股权代持的类型 12
(三)股东资格确认 13
(四)股权代持法律关系的性质 13
(五)股权代持成因及分类 13
(六)股权代持类型化分析及问题总结 14
(七)股权代持税收 14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14
(一)文献研究方法 14
(二)实证研究方法 15
(三)规范分析研究方法 15
第一章  股权代持概述 15
第一节  股权代持的概念、特征和成因 15
一、股权代持的概念和特征 15
二、股权代持的成因 16
第二节  我国关于股权代持的法律制度规范 21
一、公司法 21
二、公司法司法解释(三) 21
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外商投资企业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一)》 23
第二章  股权代持的类型分析 24
第一节  基于信托的股权代持 24
一、性质界定 24
二、信托股权代持的法律关系 25
第二节  基于代理的股权代持 27
一、性质界定 27
二、代理股权代持的法律关系 28
第三节  基于合伙的股权代持 29
一、性质界定 29
二、合伙股权代持的法律关系 30
第四节  基于职工持股会的股权代持 31
一、性质界定 31
二、职工持股会股权代持的法律关系 32
第三章 股权代持案例的实践性分析 32
第一节  股权代持的司法实践 32
一、股权确认纠纷 33
二、股东资格确认纠纷 36
第二节  股权代持各方法律风险的实践性剖析 38
一、实际出资人法律风险剖析 38
二、名义股东法律风险剖析 41
三、被持股有限公司法律风险剖析 42
第三节  股权代持风险结合《公司法解释(三)》的理论性剖析 43
一、股权代持协议在立法上存在欠缺 43
二、股权代持协议无效后的法律后果尚不明晰 43
三、有限责任公司实际出资人显名成为公司股东门槛不一 44
四、股权代持税收制度相关问题 44
五、利益平衡问题 44
第四节 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对股权代持制度完善的再讨论 45
一、构建股权代持合同制度 45
二、完善股东资格认定制度 47
结论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