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法学论文 >

扒窃型盗窃罪的认定

更新时间:2018-12-29
所需金币80 [1金币=1元] 资料包括:原始论文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在线咨询
文档格式:doc/docx 全文字数:7800 ↓↓立即下载全文 **温馨提示**
以下仅列出文章摘要、目录等部分内容,如需获取完整论文资料,或原创定制、长期合作,请随时联系。
微信QQ:312050216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扫一扫 扫一扫
扒窃型盗窃罪的认定

摘  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通过后,扒窃正式作为盗窃罪的一种类型,但是刑法条文的规定过于简单,扒窃的界定相对不清晰。在扒窃逐渐猖獗,而司法机关对扒窃的打击存在极大分歧的情况下,最高院在2013年通过并颁布了《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此解释相对于修正案八,对扒窃作出了定义,但是缺陷在于 “随身携带”的含义仍然不甚明确。因此,需要更深层次的研究对扒窃认定中存在的分歧。本篇文章试图从我国学界对扒窃的各种认定和看法切入,同时与扒窃型盗窃罪的实践问题相结合,分析如何认定扒窃型盗窃罪,遵循可行性原则,提出自己的认识和建议。具体来说,本文拟阐述扒窃入罪的理论依据,进一步对扒窃认定当中的公共场所、随身携带等问题进行梳理。
关键词:扒窃;随身携带;特殊盗窃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1 扒窃入罪之依据 1
1.1  扒窃入罪的背景 1
1.2  扒窃入罪原因分析 1
1.2.1  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1
1.2.2  严重的主观恶性 2
1.2.3  宽严相济的政策要求 2
2 扒窃认定中的疑难问题 3
2.1  是否限定公共场所 3
2.1.1  限定公共场所的依据 3
2.1.2  公共场所的界定 4
2.2  随身携带的认定 5
2.3  是否要求数额 6
3 扒窃型盗窃罪认定的完善建议 7
3.1  司法实践中应统一扒窃认定的标准 7
3.2  合理适用但书规定 7
4 结论与展望 8
4.1  结论 8
4.2  展望 8
参  考  文  献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