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汉语言文学论文 >
论文题目
字数
更新时间
· 大话西游电影中的至尊宝人物意象研究 摘要 至尊宝,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孙悟空,在现实生活中是广受欢迎的一种故事形象,古今中外,有关孙悟空的文艺作品以及对于孙悟空的形象的演绎和编纂数不胜数,例如毛主席曾在《七律》当中写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
· 论萧红小说创作中的儿童视角 摘要: 东北作家萧红的一生中,经历了常人想象不到的情感和生活磨难,芳华年龄经历两次丧子之痛和而立之年情感的寂寞,再加上病痛的折磨,使她长期处于思念、关怀儿童以及回忆童年、家乡的情感之中。萧红在雾都重庆时,创作了三...
· 浅析《海上花列传》中的市民意识和女性意识 摘要 鸦片战争后上海开埠通商,小农经济受到冲击,城市商品经济迅猛发展。 城市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大众的思想转变。 生活在城市化、商业化妓院的妓女们其价值取向和人生态度都有了市民意识和女性意识的显现。本...
· 试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摘要: 作为二十世纪现代小说的奠基人,鲁迅博采众长,融汇创新, 为中国文学史提供了新的思想主题。 他在小说当中许多知识分子形象, 这些人物形象几乎囊括了五四运动前后各种类型的知识分子。 他塑造的知识分子群体画像,承...
14000字
2024-07-10
50元
· 儒释道思想下的苏轼词作 中文摘要 纵观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一生发展思想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既有传统儒家文化思想,又有佛老文化思想,儒家以和为贵,仁者爱人的思想与《易经》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观点是苏轼通过积极学习进取与入世,提倡改革主张的...
· 文学伦理学批评角度下《追风筝的人》和《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成长的比较研究【英文】 摘 要 《追风筝的人》和《麦田里的守望者》都是二十世纪的经典小说。《追风筝的人》出版于2003年,讲述了阿米尔童年时期一次次背叛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哈桑的往事和对他...
· 《聊斋俚曲集》把字句式研究 目 录 引 言 1 第一章《聊斋俚曲集》把字句结构类型 2 1.1狭义处置式把字句结构类型: 2 1.1.1把+宾语+动词重叠式: 2 1.1.2谓语中心句被省略: 3 1.1.3把+宾语+动词+了/着: 4 1.1.4把+宾语+单音节动词: 4 1.1.5把+宾语+谓语动...
· 简爱与苔丝人物形象之比较 摘 要 《简爱》与《德伯家的苔丝》都是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经典作品。 小说中塑造了两位生活艰苦,但仍坚持追求理想生活的维多利亚时代的新女性简爱与苔丝,本文在向读者介绍简爱与苔丝的生平后,讨论在相同的社会背景,不同的家庭...
· 论《平凡的世界》中的人生观...
· 中西悲剧比较以《窦娥冤》 和《哈姆雷特》为例 摘要: 悲剧这种特别的文学形式在中西方文学发展的进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窦娥冤》是关汉卿悲剧成就最高的作品,这部悲剧也是我国悲剧作品中的杰出代表,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是西方悲剧的典型代表。两...
13000字
2024-07-08
50元
· 女部字的女性文化 摘 要: 汉字是文化的载体,它在记录文化的时候也在反映文化。 汉字的起源、字形、字义使得汉字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每个汉字背后都有它自己的来源和意义。 汉字有部首,而它的部首就相当于形符,可以说一个部首下的全部字反映了这个部首背...
8000字
2024-07-07
50元
· 论余秀华笔下的乡村书写 摘要 余秀华是一个乡土诗人,她的诗歌创作主要是围绕着横店这个她从未离开过的村庄。诗人通过对乡村意象的描绘和乡村意境的建构来表达自己在乡村的独特的生活体验。余秀华诗歌中的乡村意象书写,可以概括为三类:乡村生命意象,乡村...
· 《论语》中君子的政治面向 摘要 前人多从德性视角阐述《论语》中君子一词的内涵,而有意无意忽略了《论语》中君子一词的政治面向。 事实上,《论语》中君子一词蕴含着丰富的政治内涵。 就内容而言,具有双重政治内涵,一方面是就位以修德,位于上位而明确责...
· 从《金锁记》到《怨女》:张爱玲小说改写探析...
7000字
2024-07-06
50元
· 包袱词义演变考 摘要: 近年来,汉语常用词演变研究成为汉语研究热点,研究范围不断扩大,成果不断涌现,但主要集中在单音字的演变研究。 对于双音词的演变研究较少。本文采用共时历时的方法梳理包袱的词义演变情况,了解包袱在发展中词义发生变化的情况及原...
· 试论张爱玲和简奥斯汀作品中父亲形象对比分析 摘 要 在张爱玲和奥斯汀的笔下,传统的父权至上的观念被颠覆。 她们所塑造的父亲形象要么缺失男性的尊严与权威,完全被冷落于家庭之外。 要么是肢体残缺或精神畸形变态,从而使其作品成为以女性为叙述主体的无父...
· 老舍《骆驼祥子》修辞艺术研究 摘要 修辞的恰当使用,不仅可以使语言生动、形象,而且能够增强表达气势。作为语言大师的老舍尤其善于把修辞运用到作品中,这便造就了其作品独特的修辞魅力。 其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是中国文学史上描写底层贫民生活的一部力作...
· 卧治古代良治的政治想象与文学书写 摘要 基于文政合一的传统社会环境,本文以正史文献中对卧治的文学书写作为基本点,以及针对士大夫这一群体对卧治的文学书写作为切入点,从他们的话语表达中展现出士大夫对良治社会的政治追求。并且本文列举了古今政治思想...
·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春分节气诗探析 目 录 摘 要 II ABSTRACT III 第一章 绪 论 1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 1.1.1 选题背景 1 1.1.2 选题意义 1 1.2 学术界研究现状 2 1.3 可能的创新点 2 第二章 中国古典诗歌与二十四节气 4 2.1 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4 2.1.1 二...
· 论加缪《局外人》中莫尔索的精神成长与超越历程 摘要 法国作家加缪的《局外人》是存在主义文学的典型作品,其中渗透了他早期对人类生存处境的诸多矛盾与悖论的独特思考。 作品主人公莫尔索因不愿被社会同化而自我放逐至局外,但他为保持生命真实所选择的本能...
· 《沈青传》中的孝道思想与西藏本土孝道思想之对比 摘要 《沈清传》中的孝道,是基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中的孝道,儒家思想对韩国等东亚各国的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儒家的孝道思想对韩国孝道文化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所以说《沈清传》中的孝道一定程...
· 浅析余华小说《活着》中的苦难意识 摘 要 余华是当代文坛上极具个性色彩和国际影响力的作家,有着深刻而自觉的苦难意识。 基于对苦难的亲身体验,余华将对苦难的认知和理解诉诸笔端。 余华密切关注现实,用体恤和悲悯的目光书写普通老百姓的生存境遇和精神困...
· 《古诗十九首》的生命意识分析 摘 要 《古诗十九首》在汉代文人的艺术作品创作中,属于五言诗的代表之作,创作于动荡不安的东汉末年, 反应了汉末文人对个体生存状态的关注和感悟,诗篇中无论是游子思妇的伤感、生命价值的追寻、建功立业的抱负等都是个体生...
· 《沈青传》中的孝道思想与西藏本土孝道思想之比较 摘要 《沈清传》中的孝道,是基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中的孝道,儒家思想对韩国等东亚各国的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儒家的孝道思想对韩国孝道文化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所以说《沈清传》中的孝道一定程...
· 浅议《西游记》中的观音形象及意义 摘要 观音菩萨是中国人心目中集善良、宽容、美丽、慈悲于一身的伟大女性之光辉形象。观音菩萨也是小说《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之一,观音母亲般的慈悲胸怀、老师般的循循善诱对唐僧师徒四人的帮助巨大,影响深远。也正是由...
· 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现代汉语对象类介词研究 摘要: 随着中国在全球的国际地位逐步提高,汉语在世界语言体系中影响力也越来越大,近年来汉语热逐渐升温,越来越多的人来中国学习汉语,对外汉语教学事业迅速发展。然而,汉语不同于其他语言,它是一种缺乏形态...
· 现代女性对自身价值的不同追求 从小说《方舟》到电视剧《三十而已》 摘 要 小说《方舟》作者张洁对文革时期中国女性的婚姻现状、自身价值追求和自我意识的形成做了深刻反映。 通过现实主义手法表现了现代知识女性人生道路和精神追求上的焦灼、孤独和悲凉。...
·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研究 [摘要] 一带一路建设已经成为中国的国家级发展战略,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促进西部地区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必须要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 同时扩大对外开放也是深化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表现。 同时加大对外开...
· 论庄子的身体观:离形、合气、游心 摘 要 生命是庄子哲学最关注的话题,而身体是与之最切近的内容。庄子的身体观立足于人的生存困境,体现了庄子对生命构成和历程之复杂性的认知。与身心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不同,庄子所主张的身体是由形、气、心一体贯通于道...
· 《诗经》农事祭祀诗初探以《小雅楚茨》与《信南山》为中心 【摘要】 有关《诗经》的论题一向繁多,但涉及农事诗或农事祭祀诗的研究比较冷门,其中对农事祭祀诗歌文学审美意义的分析则又更少。本文拟对《诗经》中农事祭祀诗代表《楚茨》与《信南山》二诗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