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商标侵权中的反向混淆 【摘要】 近年来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与商标反向混淆有关的侵权案件与日俱增,但反向混淆的理论发展在我国还不够成熟。在立法上我国现行《商标法》对反向混淆并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造成了在司法实践中未能形成统一的认定标准。其次,在反向混淆的损害赔偿方面,也表现出赔偿认定顺序和认定标准的困难。作为一种特殊的商标侵权类型,反向混淆在侵权主体,侵权目的,侵权结果上均与一般商标侵权有所不同,机械地套用现有商标法的规定将其与一般侵权案件等同对待会有失偏颇。基于此问题,本文拟结合国内外反向混淆的相关理论和司法实践,结合我国相关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商标反向混淆的认定要件和侵权损害赔偿确定方式,以期对我国商标法立法或司法实务提供相关参考。 【关键词】反向混淆 商标侵权 损害赔偿 认定标准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1 绪 论 1 (一)美国反向混淆法律制度的形成 1 (二)我国商标反向混淆制度的司法现状 1 (三)国内外反向混淆制度的研究现状 2 一、 反向混淆及相关概念辨析 4 (一) 反向混淆与正向混淆 4 (二) 反向混淆与反向假冒 4 二、 规制反向混淆的必要性 6 (一) 反向混淆的出现背景 6 (二)反向混淆的侵权危害 8 三、 反向混淆的构成要件 10 (一) 存在有效注册商标 10 (二) 在后使用者利用优势地位实施“商标性使用” 10 (三) 商标与商品(服务)的近似程度 11 (四) 消费者存在混淆的可能性 11 四、 反向混淆的损害赔偿认定 13 (一) 传统商标混淆赔偿数额的法定标准和适用顺序 13 (二) 反向混淆侵权损害赔偿认定的特殊性 14 五、 我国商标法中对反向混淆的规制和完善 15 参 考 文 献 18 致 谢 19 |
浅析商标侵权中的反向混淆
更新时间:2022-01-27
上一篇:债务加入与连带保证之辨析
下一篇:以物抵债的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