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英语外语论文 >

《应许之地》之空间文化解读【外国文学 英文论文】】

更新时间:2022-01-14
所需金币80 [1金币=1元] 资料包括:原始论文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在线咨询
文档格式:doc/docx 全文字数:4400 ↓↓立即下载全文 **温馨提示**
以下仅列出文章摘要、目录等部分内容,如需获取完整论文资料,或原创定制、长期合作,请随时联系。
微信QQ:312050216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扫一扫 扫一扫
《应许之地》之空间文化解读【外国文学  英文论文】

摘要:
玛丽·安亭(Mary Antin,1881-1949)是第一代美国犹太裔作家的杰出代表,其自传《应许之地》被誉为二十世纪移民作品中的经典之作,是在全美范围内引起关注的第一部“由犹太人书写、关于犹太人的英语作品”。在现有的研究史料中,学者多从历史、叙事、互文性及文体学角度分析其作品,鲜有评论关注安亭作品的空间特征。在这样的研究背景下,本论文拟从空间角度切入,以文化地理学为理论依据,分析自传《应许之地》中反复出现的空间意象及内涵,揭示空间切换与社会变迁的对应关系,同时指出,空间作为文化、记忆和情感的载体,其更迭和创建为现代人应对种种心理和社会危机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论文以玛丽·安亭的自传《应许之地》为研究对象,以段义孚的人文主义地理学和爱德华·W·索亚的第三空间理论为理论框架,从地方文化、社会关系和个体心理三个维度分析文中安亭所处不同空间的历史和现实意义。论文主体分为三个部分,分别对应自传中出现的三种空间:移民前的东欧犹太人居住区、移民后的美国城市波士顿和最广泛意义上的第三空间。第一章探讨东欧犹太人生存空间“非家之家”的特点。19世纪时,东欧犹太人被迫生活在隔都内,时有被异教徒侮辱或残杀的遭遇,而且犹太人的家庭内部也存在男权至上的情况,女性没有机会接受教育;但同时,隔都内的美丽乡村景观和惬意生活往事也一直留存在安亭心中。安亭极力区分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将历史与个人情感分开叙述,更加客观地展现了犹太人当时在俄国的生存状况。第二章探讨美国波士顿的都市空间特点。与东欧的犹太人隔离区相比,安亭移民到美国之后,感受到了美国社会的民主和自由,接受了全新的教育,但在美国由于经济匮乏,她依然只能住在贫民窟,其实在某种程度上,“隔都”的生活仍在继续。第三章探讨最广泛意义上的第三空间。第三空间不仅是物质性的第一空间和构想的第二空间的简单混合,它在亦此亦彼的层面上既是真实的又是想象的,从而包括了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又同时超越了这两者。移民作为来自异域的“他者”,是生活在主流边界之外的边缘性群体,而安亭通过个人努力融入了美国的主流社会,她既没有完全背离犹太人的传统,又吸收了美国文化,做到了既与之区分又保持同质,她在异域实现了属于她的第三空间。
人文主义地理学认为,空间研究的根本目标在于理解并揭示人类的生存处境。《应许之地》中的三种空间既不是简单的布景,也不仅仅是个人的生活轨迹,而是人类文明形式的关照,折射出不同环境下个体的社会关系和心理状态。作为一部真挚深刻的自传作品,《应许之地》将宏大的历史格局和细微的社会景观融为一体,为现代人走出生存困境提供了诸多启示。

关键词:空间;人本主义地理学;第三空间;犹太人隔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