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市场营销论文 >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居民的普通话能力对收入影响的实证研究

更新时间:2022-12-11
所需金币60 [1金币=1元] 资料包括:原始论文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在线咨询
文档格式:doc/docx 全文字数:18000 ↓↓立即下载全文 **温馨提示**
以下仅列出文章摘要、目录等部分内容,如需获取完整论文资料,或原创定制、长期合作,请随时联系。
微信QQ:312050216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扫一扫 扫一扫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居民的普通话能力对收入影响的实证研究

摘要

在我国扶贫工作中,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的解决一直是重点和难点。

由于我国大部分少数民族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都面临着着地理位置偏僻、自然环境恶劣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居住位置大多远离经济中心和交通干线,进而增加了全面普及普通话教育的难度。语言互通能力不足,汉语沟通能力欠缺,文化水平也难以提高,很容易造成与外界沟通不便,信息、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双向流动也会受到阻碍,从而影响当地的农村居民获取信息、理解政策、就业创业等经济活动的参与。由此可见,解决语言交流问题从而激发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居民的内生动力是防止返贫、长久脱贫的关键。

语言是一种人力资本,与人们的决策行为以及收入、就业、收入分配等经济活动都有着一定的联系。本文在对研究国家通用语言与收入两者关系的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后,发现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居民进行“扶智”,即开展语言扶贫,提升他们最基本的语言能力,从而获得与外界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最终将语言能力转变为人力资本。收入是影响农村贫困户脱贫的关键因素,在国家精准扶贫标准“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中居于核心位置,是贫困户“吃不愁、穿不愁”“教育、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的基础支持和重要保障,由此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居民的普通话能力对其脱贫具有正向的影响。为了验证这一假设,对语言扶贫这一概念进行界定,并探讨了语言扶贫的影响机制。此外,选取四川省彝族凉山州喜德县为调研区域,在进行问卷数据统计后发现,喜德县目前普通话在各领域广泛使用,彝族农村居民普遍认识到普通话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学习普通话的经济动机明显,学习内容上偏好实用普通话。在借助统计工具SPSS进行实证研究后,显示受访者普通话的听力水平、口语能力和书写能力的提升可以显著提高个体劳动收入,普通话水平对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居民的劳动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关键词:普通话能力;少数民族地;农村居民;收入影响;喜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