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市场营销论文 >

高端汽车营销模式选择研究——以浙江金昌汽车集团为例

更新时间:2019-12-03
所需金币200 [1金币=1元] 资料包括:原始论文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在线咨询
文档格式:doc/docx 全文字数:33000 ↓↓立即下载全文 **温馨提示**
以下仅列出文章摘要、目录等部分内容,如需获取完整论文资料,或原创定制、长期合作,请随时联系。
微信QQ:312050216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扫一扫 扫一扫
高端汽车营销模式选择研究——以浙江金昌汽车集团为例

摘要: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对高端汽车的消费能力也逐步提高。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已经成为美国、德国、日本之后的第四大顶级汽车消费国。众多汽车公司纷纷开始染指中国市场,我国高端汽车市场可谓“群雄逐鹿”。面对众多颇具实力的竞争对手,如何才能保持并且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制定出适合的营销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采用了文献分析法、SWOT分析法以及案例分析法来对中国高端汽车营销模式的选择进行研究,并结合网络数据以及公司内部数据,分析浙江金昌集团高端汽车销售行业现状,通过SWOT分析法综合评价金昌集团的优势、劣势、机遇及面临的挑战,继而确定金昌集团的战略选择。通过研究得出:金昌集团高端汽车销售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销售和服务脱节、维修保养价格高技术水平差、网络布局不合理、销售体制不正规。金昌集团目前拥有的优势是品牌形象的优势、地理位置的优势、经验优势以及与生产厂商的良好合作关系;集团劣势是价格持续下降,消费信心受挫,投资风险大,经营成本过高,投资回收周期长,企业竞争战略不清晰等;金昌集团所面临的机遇是国家政策越来越完善,规范了汽车销售市场,中国整体经济实力的不断发展给汽车行业带来了巨大机会,汽车消费关联市场不断扩大,带来新的商机;金昌集团的威胁是国家宏观调控从严的信贷政策,提高了汽车信贷的门槛,新兴渠道以低成本优势抢占售后服务的市场份额。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最后为金昌集团制定了一系列高端汽车营销策略,首先是价格策略,金昌集团一直都是走的高端汽车的销售路线,所以公司可以在汽车品质性能、质量、服务等方面进一步提高,另外集团可以考虑批量采购,减少成本;其次是渠道策略,为了考虑顾客的购买便利性,金昌集团将采取渠道下沉和区域成效模式对高端汽车进行销售;第三是产品策略,金昌集团会利用多年以来掌握的客户资源,提升订单转化率,采取大客户营销,并且注重客户满意度,以此达到盈利的目的;第四是促销策略,分别利用广告促销、参展促销和电影促销的方式,增加品牌知名度,将金昌汽车品牌植入到人们视野当中。
关键词:汽车,营销现状;营销渠道;SWOT分析


目  录

第1 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
1.2.1研究目的 1
1.2.2研究意义 2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3.1国外研究现状 2
1.3.2国内研究现状 3
1.4 研究方法与内容 4
1.4.1研究方法 5
1.4.2研究内容 5
1.4.3 论文提纲 5
第 2 章 汽车营销模式概述 6
2.1 汽车营销模式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6
2.1.1汽车营销模式的概念 6
2.1.2汽车营销模式的发展历程 6
2.2国外汽车营销模式分析 10
2.2.1国外汽车营销现状 10
2.2.2国外主要汽车工业国的营销模式 12
2.3 中国高端汽车品牌汽车营销模式的选择 13
2.3.1品牌专卖模式 13
2.3.2汽车交易市场 14
2.3.3多品牌经营模式 14
2.3.4汽车连锁销售模式 15
2.3.5 汽车工业园区营销渠道模式分析 16
第 3 章 以浙江金昌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为例-营销模式选择的分析 18
3.1 浙江金昌汽车集团简介 18
3.2 “SWOT”分析 19
3.2.1优势 19
3.2.2劣势 21
3.2.3机会 21
3.2.4威胁 25
3.2.5分析结论 25
第4章 浙江金昌汽车集团的策略选择及其存在的问题 27
4.1 浙江金昌汽车集团的策略选择 27
4.1.1 营销理念分析 27
4.1.2 营销组织分析 27
4.1.3 营销技术分析 28
4.1.4 售后服务营销体系分析 28
4.2 金昌集团营销体系问题分析 29
4.2.1 销售和服务脱节 29
4.2.2 维修保养价格高技术水平差 29
4.2.3 网络布局不合理 30
4.2.4 销售体制不正规 30
第 5 章 优化公司营销模式的对策分析 31
5.1 浙江金昌汽车集团价格策略 31
5.2 浙江金昌汽车集团渠道策略 32
5.3 浙江金昌汽车集团产品营销策略 32
5.3.1大客户营销 33
5.3.2以客户满意度为中心 33
5.4 浙江金昌汽车集团促销策略 35
5.4.1广告的方式进行促销 35
5.4.2参展促销 35
5.4.3电影促销 35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36
6.1研究结论 36
6.2研究不足 36
致  谢 38
参考文献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