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物化工食品 >

棉铃虫对核桃的适应及危害机制

更新时间:2023-03-27
所需金币280 [1金币=1元] 资料包括:原始论文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在线咨询
文档格式:doc/docx 全文字数:40000 ↓↓立即下载全文 **温馨提示**
以下仅列出文章摘要、目录等部分内容,如需获取完整论文资料,或原创定制、长期合作,请随时联系。
微信QQ:312050216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扫一扫 扫一扫
棉铃虫对核桃的适应及危害机制



1.1 棉铃虫发生危害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分布广泛,是世界上最具破坏力的农作物害虫之一(REDDY和MANJUNATHA,2000),在中国、印度、澳大利亚等农作物种植大国频繁发生,寄主范围极广,以300多种植物为食,并且寄主种类仍在扩大,包括栽培作物和野生植物,种类为棉花、番茄、玉米、高粱、苹果等(JALLOW et al,2004; SUBRAMANIAN and MOHANKUMAR,2006)。据报道,棉铃虫在世界不同地区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SETIAWATI et al.,2000;KOONER et al.,2001;FAKRUDIN et al., 2004),每年造成数以万计的作物损失(MATTHEWS,1999;SIGSGAARD et al.,2002)。在印度的鹰嘴豆和木豆作物中,农民田地的损失每年超过120亿印度卢比(3亿美元)(国际农业研究和统计研究所,1996)。中国有三个农业生态不同的棉花种植区:长江流域(中国南部)、黄河流域(中国北部)和新疆地区(中国西北部)(吴孔明 和 郭予元,2005)。新疆是中国最大的棉花种植区,面积占全国的六分之一,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占全国棉花的60%以上(国家统计局,2016)。新疆棉区长期以来受到棉铃虫的危害,随着Bt基因抗虫棉的开始在新疆种植并且面积不断地扩大,棉铃虫的种群数量开始逐年减少,危害程度也随之减轻。自推广抗虫棉以来,新疆棉区抗虫棉的种植比例不断增加,2019年新疆地区抗虫棉的种植比例高达50%,南疆更是接近60%(李雪源 等, 2019),与华北地区类似的是,抗虫棉在新疆成为了对2代棉铃虫的隔绝屏障,使棉铃虫季节性转换的食物链条发生了断裂,使其不能顺利的完成世代繁殖,有效的控制了第三代棉铃虫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