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物化工食品 >

河南董寨朱鹮(Nipponia nippon)再引入种群的繁殖生态学初步研究

更新时间:2019-09-14
阅享价格200元 资料包括:原始论文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QQ在线咨询
文档格式:doc/docx 全文字数:32000 温馨提示
以下仅列出文章摘要、提纲简介,如需获取全文阅读权限,或原创定制、长期合作,请随时联系。
微信QQ:312050216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扫一扫 扫一扫
河南董寨朱鹮(Nipponia nippon)再引入种群的繁殖生态学初步研究

摘 要

朱鹮 (Nipponia nippon) 是鹳形目 (Cieoniiformes) 鹮科 (Threskiornithidae) 鹮亚科鸟类,中等体型涉禽,是世界上最濒危鸟类之一,被列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世界濒危物种 (EN)。我国自20世纪60年代后没有野生朱鹮的报道,一度被误认为已经在野外灭绝,直至1981年5月刘荫增在陕西省洋县重新发现世界上仅存的7只野生朱鹮种群,其中成鸟4只,幼鸟3只。随后在中国政府和科学工作者的保护和拯救下,朱鹮这一极危物种野生种群数量由最初的7只发展到1500只。
随着朱鹮野生种群数量的不断增加,洋县朱鹮的种群密度加大,种内竞争加剧,死亡率增高。此外,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也可能是朱鹮种群生存的巨大威胁。洋县朱鹮曾表现出向其历史分布区扩散的行为,说明在洋县外还存在着适宜朱鹮繁殖生存的栖息地。因此,在其历史分布区进行再引入,扩大野生个体的分布区,是拯救这一物种的根本性措施。河南董寨鸟类国家自然保护区于2004年确定为除陕西省外第一个再引入朱鹮野化放飞点,并于2007年接收北京动物园和日本返还朱鹮共计17只,进行人工饲养和野化放飞工作。至2013年董寨人工饲养朱鹮数量突破140只,基本满足野化放飞种源需求,遂于2013-2015年先后进行三次野化放飞,共计释放78只朱鹮,其中39只雌鸟,39只雄鸟。截止2016年,再引入朱鹮种群共形成12对繁殖配对,成功出飞了23只幼鸟。朱鹮再引入种群项目的执行是国际濒危物种再引入项目的成功范例之一。
本文记录并分析了2014-2016年朱鹮再引入种群的12个巢。记录了朱鹮的营巢、产卵、孵化、幼鸟出飞等的时间,以及窝卵数、孵出幼鸟数和出飞幼鸟的数量。用卷尺、罗盘、GPS、测高仪以及测距仪来测量的生境特征的16个变量。
前言部分概述了朱鹮的基本状况、历史分布、衰亡过程及原因、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以及保护现状,并对鸟类繁殖生态学进行了一定的阐述;结果部分概述了河南省董寨地区朱鹮的栖息地、繁殖生物学的研究结果,并与陕西洋县野生朱鹮的栖息地及繁殖特征进行了比较讨论;讨论部分就栖息地选择、繁殖生物学特征对洋县野生种群和董寨再引入种群进行了深入的对比分析,并在最后提出了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措施。
1. 从营巢树的选择来看,朱鹮的巢址选择具有明显的多样性:朱鹮用作巢树的树种包括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枫杨(Pterocarya stenoptera)、火炬松(Pinus taeda )和泡桐(Paulownia fortunei)。2014-2016年共记录朱鹮释放种群野外巢数为12窝,其中成功窝数(至少有1只幼鸟成功出飞)有10窝,占繁殖总窝数的83.33%;完全成功的窝数是6窝和部分成功的窝数是4窝;所占比例分别为50.00% 与33.33%;完全失败的窝数(没有幼鸟出飞)有2窝,所占比例为16.67%。
2. 主成分分析的结果显示前4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了79.31%。第一主成分中,巢树树高、巢高、巢树胸径、距河流距离以及乔木均高,命名为植物因子和食物因子。第二主成分中,距居民点距离、巢距、距机动车道距离三个变量的载荷较大,命名为干扰因子和巢位因子。第三主成分中因子载荷系数较大是巢位和距水田距离,将其命名为巢位因子和食物因子。第四主成分中,坡度和坡位这两个变量的载荷系数明显比其他变量偏高,命名为地形因子。
3. 河南省董寨在2013年10月、2014年8月和2015年3月分别野化放归朱鹮34只、26只和18只。放归的朱鹮于2014年繁殖1巢;2015年繁殖7巢;2016年繁殖4巢。成功繁殖巢树的平均胸径39.30±12.54cm(n=10),平均高度13.92±2.01m(n=10),巢距地面平均高度10.36±1.75m (n=10)。
4. 朱鹮的产卵日期从2月16日到5月15日,朱鹮为隔天产卵,每窝产卵2-4枚。2014-2016年共产卵33枚(5巢2枚卵,5巢3枚卵,2巢4枚卵),平均窝卵数2.75±0.75(n=12),受精率与未受精率分别为81.82%和18.18%。
5. 朱鹮为异步孵化鸟,孵化期为28-33天,平均孵化率为78.48%。
6. 朱鹮的育雏期为39-46天,双亲共同饲养。所需食物量随雏鸟日龄的增长逐渐增大,朱鹮亲鸟换巢觅食的次数也呈明显的变化,但双亲在总的喂食次数和时间上没有明显差异,但具有互补性。
7. 2014年出飞幼鸟1只;2015年出飞幼鸟14只;2016年出飞幼鸟8只。三年共繁育幼鸟23只,平均出飞率为75.00%,平均繁殖成功率为70.14%。
8. 通过与陕西洋县的野生朱鹮繁殖作对比发现在巢址海拔、巢树高度、巢高以及巢树胸围上差异性显著。然而,在平均窝卵数上,董寨朱鹮(2.75±0.75, n=12) 与洋县朱鹮(2.84 ± 0.77, n=271) 差异不显著(t =-0.41, P =0.69);在平均孵化率上,董寨朱鹮(78.48%, n =12)与洋县朱鹮(80.20%, n =271)差异不显著(t =-0.16, P =0.88) 以及在成功产卵的巢中的平均出飞率上,董寨朱鹮(2.3±0.82, n=10)与洋县朱鹮(2.24 ± 0.80, n=201)无显著性差异(t =0.23, P =0.82)。
这一结果将有助于引导中国朱鹮的复苏和扩张以及其他再引入项目的实施。
关键词:朱鹮,再引入,繁殖生物学,栖息地选择,河南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V
第一章 绪论 1
1.1 朱鹮的基本状况 1
1.1.1 形态特征 1
1.1.2食性 1
1.1.3栖息地特征 1
1.1.4居留习性 2
1.1.4繁殖习性 3
1.2 朱鹮的历史分布 3
1.3 朱鹮的衰亡过程及原因 4
1.4 研究进展 5
1.4.1 领域性 7
1.4.2 繁殖期的活动性和栖息地利用 7
1.4.3 幼鸟活动性和生境利用 8
1.4.4 冬季觅食地的选择 8
1.4.5 巢址选择 9
1.4.6 繁殖成功率 9
1.4.7 潜在繁殖地研究 10
1.4.8 出生扩散和稚后扩散 11
1.5 朱鹮的保护现状 12
1.5.1 就地保护 13
1.5.2 易地保护 13
1.5.3 再引入 14
1.6 本研究的内容与意义 16
第二章 研究区域及方法 20
2.1 研究区域的自然概况 20
2.1.1 地理位置 20
2.1.2 地质地貌 21
2.1.3 气候水文 21
2.1.4 水域状况 21
2.1.5 森林植被 21
2.1.6 动物资源 22
2.2 研究时间 22
2.3 研究对象 22
2.4 研究方法 24
2.4.1 个体识别及跟踪 24
2.4.2 观察记录 25
2.4.4 数据分析 26
第三章 研究结果 28
3.1巢址选择 28
3.1.1 主成分分析 29
3.2朱鹮再引入种群的繁殖生物学 32
3.2.1 巢的特征及营巢习性 32
3.2.2 求偶与交配 33
3.2.3 产卵 33
3.2.4 孵化与育雏 34
3.2.5 朱鹮在繁殖期的领域和警戒行为 37
3.3食性 37
3.3.1 觅食地的动物种类及其多样性 37
3.3.2 朱鹮觅食河流动物的数量、重量及密度 38
3.3.3 朱鹮觅食行为 40
3.4 繁殖成功率 40
3.4.1 营巢成功率 40
3.4.2 孵化成功率 41
3.4.3 出飞成功率 41
3.5 讨论 42
3.5.1 巢址选择 42
3.5.2 朱鹮的繁殖生物学 44
3.5.3 人类活动 47
3.5.4 建议 47
第四章 结论 49
参考文献 51
致 谢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