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公共行政管理 >

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行为模式研究

更新时间:2022-12-11
所需金币160 [1金币=1元] 资料包括:原始论文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在线咨询
文档格式:doc/docx 全文字数:35000 ↓↓立即下载全文 **温馨提示**
以下仅列出文章摘要、目录等部分内容,如需获取完整论文资料,或原创定制、长期合作,请随时联系。
微信QQ:312050216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扫一扫 扫一扫
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行为模式研究

1 引言

1.1选题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志愿服务作为一项道德实践活动,在高校育人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德育作用。志愿服务在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实践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大学生在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既发挥了高校服务社会的基本职能,又促进了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和推动高校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十九世纪初西方国家兴起的慈善事业服务是志愿服务发展的源头[footnoteRef:1]。我国的志愿服务活动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出现而出现,起初的服务形式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扬传统文化和吸收外国经验的基础上,以社区活动为依托的志愿服务模式[footnoteRef:2]。1993年底,中国共青团打出“青年志愿者”的旗帜,开展了“送温暖”活动,开创了我国青年志愿者服务事业的先河,1994年底,共青团中央带头成立了青年志愿者协会[footnoteRef:3],随后青年志愿服务工作开始规范化、制度化。2008年作为“中国志愿服务元年”,开启了中国公民社会参与志愿服务的新时代[footnoteRef:4]。2009年,教育部提出各级各类学校要通过加强对学生的志愿服务培训,将志愿服务活动作为其重要平台,不断提高学生志愿者素质和服务质量[footnoteRef:5]。在2014年印发的《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意见》中提出“把志愿服务纳入学校教育”,推进高校志愿服务日常化、制度化[footnoteRef:6]。志愿服务在高校育人实践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