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公共行政管理 >

我国网络微公益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

更新时间:2019-01-02
阅享价格100元 资料包括:原始论文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QQ在线咨询
文档格式:doc/docx 全文字数:11300 温馨提示
以下仅列出文章摘要、提纲简介,如需获取全文阅读权限,或原创定制、长期合作,请随时联系。
微信QQ:312050216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扫一扫 扫一扫
我国网络微公益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

公益是个旧话题,当它被冠之以“微”,就是公益的创新。在传统慈善事业的出现信任危机的时刻,这一创新给慈善事业带来极大效益,突破了传统慈善事业的瓶颈期。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网络与微公益的结合,是一种偶然,它兴起于2011年“微博打拐”、“免费午餐”等民间慈善活动,而它更是一种必然,伴随着web2.0的发展,网络普及到各个领域,必定会涉及到慈善公益领域。2016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正式实施,始于2016年11月30日的“罗一笑事件”可谓是新慈善法实施后的“第一案”,因此本案意义重大。此事件前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充分体现了网络对微公益的积极影响,然而后期的转折也说明了网络对微公益也有消极影响。本文首先说明网络微公益的概念,借助“罗一笑事件”说明网络对微公益的影响,接着从网络微公益主体——捐赠者、受助者、网络微公益平台三个角度说明网络微公益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接着探究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最后给出解决路径。网络微公益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公益不仅仅是富人的事情,它充满在我们普通人的生活之中。现实中我们每个人都和网络微公益息息相关,网络微公益也逐渐成为公益的主要方式。网络微公益作为新生事物存在问题是正常的,重要的是突破网络微公益的困境,使得网络微公益更好地发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