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教学论文 >

小学低年级口算教学的方法与策略探析

更新时间:2020-01-08
阅享价格0元 资料包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QQ在线咨询
文档格式:doc/docx 全文字数:1800 温馨提示
以下仅列出文章摘要、提纲简介,如需获取全文阅读权限,或原创定制、长期合作,请随时联系。
微信QQ:312050216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扫一扫 扫一扫
小学低年级口算教学的方法与策略探析
 
【摘 要】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加强口算教学、提倡算法多样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笔者自身教学实践和心得体会,对小学低年级口算教学的一些策略和方法进行了总结和探讨。
【关键词】低年级;口算教学;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指出:“应该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合理的进行口算训练,不仅可以使学生的记忆力得到提高,还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充分发展。然而,很多教师对小学低年级的口算教学没有做到应有的重视,甚至出现用笔算代替口算,直接忽视了口算教学,导致学生口算能力得不到提高,出现口算能力差、口算错误率高等现象。因此,有必要结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特殊性,在深入认识小学低年级口算教学重要性的基础上,改进口算教学的教学实践,从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一、创设贴近生活且有趣的意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我们时常会发现,有的学生整个学习过程都是积极认真,主动活泼,而有的学生则是萎靡不振,昏昏欲睡,导致这种现象的发生归根到底是学生的兴趣问题。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所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单纯的按照教材所提供的内容进行教学常常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以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为出发点,根据教学内容,创设贴近生活且有趣的意境,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意境中扮演一个角色。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够在意境中积极参加各项活动,而且还能在活动中学到知识。让学生感到知识学习原来可以来的这么轻松,这么愉快,当然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二、鼓励算法多样化,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
我们要承认人的个性差异。受遗传因素、家庭教育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每个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能力、学习兴趣、感悟能力有着很大的差异。口算教学时化针对不同的学生在思维发展水平、智力和认知结构方面存在的差异,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让学生有选择的进行口算学习,不仅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还能促使学生发挥其最佳水平。
新课标提倡计算方法多样化,明确要求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算法多样化是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学理念。由于学生的思维习惯不同和个体的差异在口算过程中往往产生多样化的口算方法,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各种算法的可取之处,给予学生支持和鼓励,从而调动起学生学习口算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在口算教学中创造和发现,实现思维的自由发展。
三、优化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思维多方位发展
纵观口算教学侧重点变革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口算教学从以往的重法则、重练习,到倡导口算算法多样化、口算算法的优化,再到如今的重视学生对口算算理的理解。学生对口算算理的理解程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口算能力,因此在口算教学过程中弄清口算算理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不同,导致学生的算法多样化。这是学生数学思维个性特点的具体体现,因此口算教学课堂中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数学思维才能使学生的口算能力得到发展。
四、改善评价手段,客观准确的对学生口算水平作出评价
数学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发展的学习活动过程。由于低年级小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他们的行为、态度和兴趣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教师的“对”、“错”、“好”、“坏”的简单评价方式不仅难以让学生开心愉快的投入到学习中,而且很难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而教师客观真实的对学生学习水平进行评价对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在低年级口算教学中,评价形式的多样性和内容的丰富性是有必要强调的。
进行口算教学时应该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往的口算教学评价关注点往往放在教师教的过程,还有教师教的行为,现在的课堂教学评价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关注的是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特点,注重学生的创造能力。新课程要求教师能够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机会大胆的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只有把课堂营造出一个和谐、民主、自由的氛围,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的表现出其独特的想象力、创造力、动手能力和好奇心,才会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自由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邓 敏.小学口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探究[J].内蒙古教育,2014(11)
[2] 刘娟娟.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 吴正宪、张丹等.小学教学[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