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教学论文 >

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生命关怀

更新时间:2019-09-17
所需金币200 [1金币=1元] 资料包括:原始论文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在线咨询
文档格式:doc/docx 全文字数:38000 ↓↓立即下载全文 **温馨提示**
以下仅列出文章摘要、目录等部分内容,如需获取完整论文资料,或原创定制、长期合作,请随时联系。
微信QQ:312050216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扫一扫 扫一扫
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生命关怀

摘要

 生命是教育的起点,关怀是教育的责任。回归教育的初心,教师要对学生的个体生命进行全面的投入与关怀。21世纪,学校教育较为强调对学生智力发展的培养,对学术标准和考试成绩的重视程度也有所上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现状令人不是十分满意,针对目前情形,为了使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上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的良好体验,塑造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道德与法治课应当回归教育的核心——“关怀”本身中去,教师应当增强自身的生命关怀素养,在充满关怀的课堂中运用教学智慧将教育观点及理念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在充满关怀的课堂中学习,感受知识的灵动和感情的碰撞,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进而促进师生双方的个体生命发展,使道德与法治课程真正发挥育人的作用。
本论文主要包括五部分:引言 主要对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生命关怀的问题提出、研究意义、国内外生命关怀理论的相关发展现状、研究方法与创新点作出阐述。第一部分 主要对相关概念的界定、生命关怀的理论基础以及生命关怀视阈下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特征进行叙述。第二部分 主要介绍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进行生命关怀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使道德与法治课教师意识到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融入生命关怀是必要的,并且具有可操作性。第三部分 主要对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生命关怀的缺失现状及成因做出详细分析,使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对生命关怀在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运用障碍有清醒的认知。第四部分 主要探讨将生命关怀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实施的策略,以希望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能够改革传统教学方式,运用生命关怀理论,从而为新时代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助力。
 
 关键词:生命关怀;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策略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引言 5
(一)问题的提出 5
1.道德与法治课的育人价值与生命关怀理念相契合 5
2.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缺乏对师生的生命关怀 5
3.个人的现实触动及思考 6
(二)研究意义 6
1.理论意义 6
2.现实意义 7
(三)国内外生命关怀理论的研究现状 7
1.国外生命关怀理论的研究现状 7
2.国内生命关怀理论的研究现状 9
(四)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1
1.研究方法 11
2.研究创新 12
一、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生命关怀的理论概述 12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12
1.关怀的内涵 12
2.生命关怀的内涵 14
(二)生命关怀的理论基础 16
1.关怀教育理论 16
2.生命哲学思想 16
3.人本主义心理学 17
(三)生命关怀视阈下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特征 18
1.注重师生的全面发展 18
2.注重学生的生命体验 19
3.注重师生的平等对话 20
4.注重课堂的动态生成 21
二、道德与法治课进行生命关怀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22
(一)道德与法治课进行生命关怀的必要性 22
1.生命关怀是初中生身心全面发展的促进剂 22
2.生命关怀是师生关系良好发展的调节剂 23
3.生命关怀是教师顺利教学的助推剂 23
(二)道德与法治课进行生命关怀的可行性 24
1.“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与生命关怀相契合 24
2.对学生的生命关怀是教育的应有之义 25
3.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与生命关怀相一致 25
三、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生命关怀的缺失现状及成因分析 26
(一)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生命关怀的缺失现状 26
1.教师教育重知识传递,轻生命体验 26
2、师生交流重认知训练,轻情感构建 28
3.课堂教学重教师主导,轻学生主体 29
(二)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生命关怀的缺失成因分析 29
1.教师生命关怀素养欠缺 29
2.部分师生关系不够和谐 30
3.教学模式较为陈旧 31
四、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生命关怀实施策略 32
(一)培养教师生命关怀素养 32
1.加强对教师自身生命的关怀 32
2.唤醒教师心底的生命关怀意识 33
3.树立教师“以人为本”的理念 34
(二)构建生命关怀型的师生关系 34
1.师生关系保持民主平等 34
2.学生要回应教师的生命关怀行为 35
3.提高教师的对话和沟通能力 36
(三)建立生命关怀课堂教学模式 37
1.整合认知与情感 37
2.融合文本与生活 38
3.平衡预设与生成 38
4.增加评价方式与标准 39
结    语 41
参考文献 42
附    录 45
致     谢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