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教学论文 >

浅谈新课改教师角色的变化

更新时间:2018-11-17
阅享价格0元 资料包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QQ在线咨询
文档格式:doc/docx 全文字数:3100 温馨提示
以下仅列出文章摘要、提纲简介,如需获取全文阅读权限,或原创定制、长期合作,请随时联系。
微信QQ:312050216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扫一扫 扫一扫
浅谈新课改教师角色的变化

摘要:素质教育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位、以学生学为本位、以开放学生成为本位。新课程理念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学的成败会十分敏感地反映在学生身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合作者”,所以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应顺应发生转变。
  
关键词:  新课程    课堂教学    转变
 
    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教育史上一个崭新的里程碑,它倡导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既全面发展,而又突出个性,要尊重差异,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它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是素质教育的延伸与升华.  
  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学的成败会十分敏感地反映在学生身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合作者”,显然制约物理课程改革的瓶颈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理解与认识。下面本人就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转变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传统的课堂教学强调以书本知识为本位、以教师教为本位、以教案为本位,而素质教育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位、以学生学为本位、以开放学生成为本位。所以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应顺应发生转变。
  一、新课改理念下教师角色的定位及教学行为的转变
  教师作为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要调整自己的角色定位,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由课程的忠实执行者向课程决策者转变,教师由教学权威向教学平等参与者转变。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主动参与者,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和谐的。
  人类几千年积累的精华要在很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并形成能力,这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理解、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师生将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新课程中,综合性学习正是当代课程改革中旨在实现课程统整的一种努力,教师要突破学科专门化的樊篱,具有整体把握与综合的能力,改变单兵作战的工作方式,与其它学科教师联手合作。
课堂上,教师的观念、教学方式都发生了显著的改变。教师要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要善于捕捉和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学习的灵感,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挖掘学生发展的潜能,唤起学生成长的渴望;教师要由教学活动的主角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配合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为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化。课标告诉我们:“教师要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发现学习的规律和问题解决的办法,使他们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环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目标和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要设法造成学生的“愤”、“悱”状态,使学生想求明白而不得,想说出来而不能。然后引导他们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参与者”和“发现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这样的课堂应是充满火热思考的课堂,而不是游离于物理本身的表面形式上的活跃与探索。而教师角色的定位是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基于对学生的观察和谈话,“适时”地点拨思维受阻迷茫的学生,“适度”地根据不同心理特点及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思考问题,“适法”地针对不同类型知识选择引导方法和技巧。例如:在对磁场概念的认识过程中,教师可以先以熟知磁体与磁体间相互作用,提出根据电现象和磁现象的相似性,观察到的相互作用是通过何种物质来实现的?进一步提问这种物质是否存在与通电导线周围?可以适时引导学生联系奥斯特电流的磁效应实验去寻找答案,从中更深地理解磁场的基本性质,还可使学生从中领悟理解安培发现的电流对磁体、电流对电流的作用的方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新课改理念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课标通过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以及对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指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教育方式上,也要体现出以学生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奴隶,学生要掌握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评价的重心更多地指向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而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弗赖登塔尔认为人类知识有两类:思辩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物理学科是对生活现象与经验的提炼总结,是人类知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也可以分为上面提及的两类知识。对于思辩性知识宜采用探究式学习方式。如在研究导体电阻影响因素及其定量关系时,猜想和实验方法的设计思想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置身于探究活动中,让他们去思考,去理解,去运用已具备的知识分析问题。而对于几种常见的磁场磁感线的分布只是根据真实的磁场虚拟出来的,不宜采用探究式学习,学生可以运用接受式学习方式,进行识记、练习、理解甚至灵活运用。在学习过程中,个人程序性知识积累到质的飞跃就会内化为方法性知识,即思辩性知识,而方法性知识的理解和领悟又外化于程序性知识学习,能积极地提高物理学习效率和质量。由此可见,两种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可以相互补充,共同促进。因此我们不能互相排斥,也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三、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中师生合作学习的转变
  课堂是师生对话的“场所”,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物理教学主要是形成物理知识过程中师生的交流合作。课标指出“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包括思维的参与与行动的参与”。既要有教师的讲授与指导,又要有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有利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学习的全程给予方法上的指导,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物理是个人思考的学科,合作学习首先要求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引起学生主动思维、独立思考,只有这样,才能促使高质量的师生互动。教师可以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内提问,也就是在知识形成过程的“关键点”上,或在解题策略的“关节点”上,或在知识间联系的“联结点”上,或在物理问题变式的“发散点”上。如此提问,必能“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其次,课堂上的分组讨论、合作探究也是合作学习的一种方式。合作学习思考时间长,没有充分的独立思考、独立见解,只有表面的热闹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可以采取课堂内外结合,留有充足的思考时间给学生,同时教师也置身于问题探究之中,对合作学习给予必要的提示,点拨,合理指导。另外,教师要注重责任的分工,使合作学习将个人竞争转化为小组间的竞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相互配合支持,期待所有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对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效率的途径。这样的合作学习必将有助于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拥有个人的发展。
    新课程提出教师的教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教师是课堂“舞台”上的导演,是学习物理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而培养理性思维能力是物理教育的主要目标。但学生的日常经验还不能支撑全部物理,因此物理教学要把隐藏在背后的理性思考激活,要把物理文化价值点穿,帮助学生体会“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物理学习境界,学生才会喜欢物理。这是新课程所期望的,也是我们物理教师终身追求的境界!
 
参考文献:
1、徐学军. 对高中物理新教材的研究与教法建议.物理教学探讨.2003年,第2期.
2、孙本道. 中学物理新课程标准中的教育新理念. 2006年版
3、宁彦锋. 课堂里的脑科学——给教师的12条建议.2001年版.
4、安忠,刘炳升.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研究.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