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汉语言文学论文 >

论“戏子”形象反讽刺性审美认知

更新时间:2019-07-06
阅享价格80元 资料包括:原始论文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QQ在线咨询
文档格式:doc/docx 全文字数:10000 温馨提示
以下仅列出文章摘要、提纲简介,如需获取全文阅读权限,或原创定制、长期合作,请随时联系。
微信QQ:312050216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扫一扫 扫一扫
论“戏子”形象反讽刺性审美认知

摘要:“戏子”这一称谓在现代的社会话语之中是处于被贬抑的地位,追溯历史我们考释发现对于戏子身份的认定亦是浮浮沉沉,扬抑兼而有之。而在文学史之中“戏子”形象的塑造也随时代环境、文艺政策、大众审美、文化话语认定等等一系列的因素发生着改变。对于戏子形象的塑造以及所对应的时代对于其身份认定,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对应关系,通过对比、分析两者之间对应关系,以及不同戏子形象异同分析,把握戏子形象在作品中独特的生命轨迹,品析“戏子”形象在文艺作品中艺术生命的定位。戏子作为一种职业身份迁移入文学作品之中,作为人物塑造、情节构成等等因素被呈现出来,势必会受到来自于作家的感情评判,戏子形象的情感认定在一定程度会反映作家的对这一职业身份的认知态度,同时也会是社会思想影子般的呈现。
关键词:戏子文化、身份认定、反讽刺性、差异性形象

目录

前言 1
一、关于“戏子”的文化考释 1
二、反讽刺性戏子形象书写 2
(一)赋予人道主义哀悯型的“戏子”——秦瘦鸥《秋海棠》 2
(二)、张恨水笔下“反讽刺”型优伶 3
(三)、性别错位型“戏子”——《霸王别姬》之程蝶衣 5
(四)、“戏子”形象的转型性呈现——赵树理《李有才板话》 6
(五)、世纪末转型期的“戏子”——毕飞宇《青衣》 7
三、“戏子”形象的反讽刺性审视总结 8
参考文献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