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药学论文 >

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硕论】

更新时间:2018-08-26
阅享价格80元 资料包括:原始论文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QQ在线咨询
文档格式:doc/docx 全文字数:26700 温馨提示
以下仅列出文章摘要、提纲简介,如需获取全文阅读权限,或原创定制、长期合作,请随时联系。
微信QQ:312050216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扫一扫 扫一扫
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

摘要
背景与目的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Primary deep venous valve insufficiency,PDVVI)是下肢的静脉系统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以及日常的劳动能力,许多研究学者认为股浅静脉带戒术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能够更有效地恢复其深静脉瓣膜的功能,减少静脉血液的倒流,本研究旨在评估应用两种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血管外科自2014年03月至2016年03月期间,明确诊断为“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157例患者181条患肢(作为实验组),均采用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处带戒术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带戒材料选用自体的大隐静脉片或涤纶补片,及本市同级别医院血管外科同期收治的78例患者91条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的患肢(作为对照组)。两组病例于术前、术后两周及术后24个月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其患肢大隐静脉入股静脉上方1cm处的平均血流速度和Valsalva试验下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处的返流持续时间,比较其变化情况,另外以CEAP临床分类与计分评价其术后24个月的临床疗效。
结果 
两组病例经过年龄、性别、术前临床分级的比较,具有可比性,且术后出现股部手术切口感染、淋巴漏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无明显差异。两组病例术后两周及术后24个月复查彩超,其患肢深静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及返流持续时间的差异性均显著,且实验组测量指标的差值较对照组差异性更为显著,术后24个月的临床计分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而实验组的差异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该两种手术方式均能够有效地缓解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而股浅静脉带戒术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对于患肢深静脉的血流动力学及深静脉瓣膜的功能恢复较单纯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有着更明显的优势,故联合手术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较为理想的方法。
关键词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股浅静脉带戒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