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明清时期江浙地区木雕图案的审美特征 摘 要:明清时期江浙地区木雕图案,表现手法独特,意蕴深远,集中地反映了古代人们的审美特征及文化内涵。从图必有意,融合之美、构图和谐,装饰之美、清秀自然,教化之美、抒情言志,意蕴之美四个方面进行阐析,促使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江浙;木雕图案;审美 江浙地区的审美文化可追塑到春秋战国时期吴越两地的审美风尚。随着历史的演变,所蕴涵的内容与实质,不断丰富和促进着江浙地区文化的发展与进步,使江浙成为明清时期中国的经济富庶之地、文化兴盛之地。《越绝书》记载说:“吴越为邻,同俗并土”、“吴越二邦,同气共俗”。《吴越春秋·夫差内传》云:“吴与越,同音共律,上合星宿,下共一理”。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理念一直从吴越时期延续着明清江浙地区,都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重文重教的文化理念形成对高层次文化和艺术追求的意识,读书藏书盛行,人才、作品辈出。因自然环境,手工业、铸造业、建筑业等方面发达,各类能工巧匠比比皆是,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以“香山帮”“东阳帮”最为出名。北京紫禁城建造者就是苏州香山蒯祥和他的香山帮匠人。蒯祥充当了“鲁班”的角色,是总设计师。“香山帮”以木匠为主,穿插雕塑匠、泥水匠、漆匠、叠山匠、石匠等为一体的工匠群体。道光《东阳县志》载:“木雕宫灯盛行于唐朝贞观年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召东阳木雕艺人进宫制作宫灯。”[1]《东阳文史资料选辑》第17辑《东阳木雕艺人篇》记载:“乾隆年间,400多名东阳艺人进北京故宫雕饰,以他们的聪明才智的高超技艺,雕饰了众多璀璨夺目的宫灯、帝王之龙床宝座及琳琅满目的家具和摆件,至今仍保留有颇多的陈设。”[1]在这一时期这一地区所留下的木雕作品很多,特别建筑与家具上的木雕图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很多图案都是劳动人民创造或广泛流传的一种极具装饰性的图案,表现手法独特,意蕴深远,集中地反映了古代人们的审美特征及文化内涵。 |
刍议明清时期江浙地区木雕图案的审美特征
更新时间:2019-02-23
下一篇:儿童家具设计的色彩与安全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