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意识平民化视角下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研究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9
1.1 研究背景 9
1.1.1 当今世界面临着生态危机 9
1.1.2 “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时代需求 10
1.1.3 联合国提出“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时代背景 11
1.1.4 公众对于绿色生活的美好愿景 11
1.1.5 生态意识平民化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因素 12
1.1.6 环境设计对于推进生态意识平民化的重要引导作用 12
1.2 研究目标及意义 12
1.2.1 研究目标 13
1.2.2 研究意义 13
1.3 研究内容及框架 13
1.3.1 研究内容 14
1.3.2 研究框架 15
1.3.3 研究方法 15
1.3.3.1 文案及案例分析法 16
1.3.3.2 实地调研法 16
1.3.3.3 服务系统设计方法 17
1.4 国内外生态意识传播的研究现状 17
1.4.1 国内研究现状 18
1.4.2 国外研究现状 19
第二章 生态意识平民化视角下环境设计的理论基础 20
2.1 中国古代朴素生态环境意识 20
2.1.1 “生态意识”的内涵 20
2.1.2 中国古代朴素生态环境意识的哲学基础 22
2.1.3 中国古代朴素生态环境意识对现代环境设计的启示 20
2.2 生态意识平民化与环境设计的内在联系 21
2.2.1 “平民化”概念的内涵 22
2.2.2 生态意识平民化与环境设计的内在联系 23
2.3 环境设计对公众生态行为意识的引导作用 23
2.4 生态意识平民化的必要性 24
2.4.1 国民生态意识淡薄且参与度低 25
2.4.2 公众生态意识教育长期滞后,传播途径与内容单一 27
2.4.3 生态意识的普及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 27
2.4.3.1 生态意识从本源上落实生态文明建设 27
2.4.3.2 生态意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长期健康落实 28
2.5 环境设计在推进生态意识平民化进程中的特殊性 28
2.5.1 受众广泛性及其与公众生活的密切性 28
2.5.2 集交互、产品、公共设计等为一体的综合设计 29
2.5.3 集文字、图像、活动等为一体的综合传播方式 30
2.5.4 生态意识的普及是环境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30
第三章 以环境设计为主的生态意识平民化案例分析 31
3.1 生态意识平民化在环境设计中的案例分析 31
3.1.1 美国纽约南布朗克斯“Field Lab” 31
3.1.1.1 社区花园土壤的植物生态修复 31
3.1.1.2 通过标签、导视图及文本使修复过程可视化 32
3.1.1.3 花园开放日公众参与,休闲聚会同时学习基础环境知识 33
3.1.1.4 小结 33
3.1.2 美国百老汇城市街景改善工程——《鸟语》 34
3.1.2.1 装置艺术融入城市公共环境设计 34
3.1.2.2 装置蕴含的生态设计与传播 34
3.1.2.3 小结 35
3.1.3 芝加哥“雷根斯坦学习园区” 35
3.1.3.1 以游戏化游览路径连接生态学习区 35
3.1.3.2 互动景观设计与自然教学结合 36
3.1.3.3 小结 37
3.1.4 美国“灯塔食物森林” 37
3.1.4.1 生态果园景观营造 37
3.1.4.2 公众参与设计并通过自身劳作构成环境营造一部分 38
3.1.4.3 公众自发维护果园维护形成可持续参与 38
3.1.4.4 小结 38
3.1.5 巴黎“城市园艺活动” 39
3.1.5.1 自下而上公众自主营造城市园艺 39
3.1.5.2 小结 40
3.1.6 墨尔本“CERES”环保社区公园 40
3.1.6.1 包罗万象的环保大本营 40
3.1.6.2 社区里,公众被“要求”环保 41
3.1.6.3 开展各类工作坊,环境教育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 41
3.1.6.4 小结 41
3.1.7 巴厘岛“绿色学校” 42
3.1.7.1 以竹子为主材料的的生态建筑 43
3.1.7.2 校园景观作为环境美化与教学园区双重角色 43
3.1.7.3 开展生态理念培育的教育课程 44
3.1.7.4 小结 44
3.2 其他设计领域生态意识平民化在环境设计中的可能性 44
3.2.1 支付宝“蚂蚁森林” 44
3.2.1.1 低碳行为可视化 45
3.2.1.2 “能量”种树——激起用户低碳生活积极性 45
3.2.1.3 虚拟种植成为现实,提升用户可持续参与 46
3.2.1.4 小结 46
3.2.2 芬兰激光投影艺术——《绿云》 46
3.2.1.1 以激光投影技术使大气污染可视化 48
3.2.1.2 “《绿云》引发的公众参与 48
3.2.1.3 小结 49
3.2.3 装置设计——《时髦的森林》 49
3.2.3.1 引导公众利用身体参与生态教育装置 49
3.2.3.2 小结 50
3.2.4 玻利维亚“斑马人” 50
3.2.4.1 “斑马人”成为约束公众不良行为的社会角色 51
3.2.4.2 小结 51
第四章 实地调研及启示 52
4.1 国内自然教育基地实地调研 52
4.1.1 以亲子室内户外自然课程为载体输出生态意识教育 53
4.1.2 自然教育周边产品 54
4.1.3 与广西生物多样性保护组织“美境自然”对比 55
4.1.4 启示 56
4.2 国内“绿色社区行动”实地调研 56
4.2.1 可食地景发设计社区“食物森林” 56
4.2.2 以工作坊形式连接社区营造开展自然教育活动 57
4.2.3 农园环境营造的生态显露 57
4.2.4 农园生态教育活动 58
4.2.5 自然教育途径下公众的生态活动参与 59
4.2.6 与上海市银桥小区社区花园对比 60
4.2.7 启示 61
4.3 欧洲“绿色社区建设”实地调研 61
4.3.1 被动式节能建筑与交通基建引导 62
4.3.2 公共绿地营造,预留自主支配土地,激活居民自发绿色行为 63
4.3.3 与同城丽瑟菲尔德社区的对比 64
4.3.4 环保活动的组织 65
4.3.5 启示 65
第五章 环境设计中生态意识平民化设计策略总结 66
5.1 利用服务系统设计方法进行研究分析 66
5.1.1 环境设计中利益相关者系统分析图 67
5.1.2 从随机参与到长效互动的公众行为模式转换 78
5.1.2.1 初阶随机参与 68
5.1.2.2 中阶沉浸活动 69
5.1.2.3 进阶长效互动 69
5.2 可利用的环境设计技术方法 69
5.2.1 自然环境或空间本身做生态处理及设计可视化 69
5.2.1.1 最小干预原生场地,保留野性同时原有资源利用最大化 71
5.1.1.2 重塑场地自然形态,运用设计手段修复与改造并行 73
5.2.2 绿色能源与绿色材料及废弃材料的使用 77
5.2.3 环境设计中基于生态意识教育的装置艺术 77
5.2.3.1 公共装置艺术传达生态理念的特殊性 77
5.2.3.2 装置艺术传达生态理念的优势 78
5.2.4 环境设计中基于生态意识教育的图文影像展示 78
5.2.4.1 基于生态意识教育的纸质文本 78
5.2.4.2 基于生态意识教育的影像展示 81
5.2.4 生态设计可视化 80
5.3 可利用的应用方法 81
5.3.1 公民参与环境营造 81
5.3.1.1 公民在建环境的设计型参与 82
5.3.1.2 公民既成环境的体验型参与 82
5.3.2 环境设计中基于生态意识的自然教育 82
5.3.2.1 自然教育的本质 82
5.3.2.2 自然教育与环境设计的内在统一 83
5.3.2.3 基于生态意识,自然教育下的环境设计 83
5.3.2.4 基于生态意识,自然教育带来的思考 83
5.4 利用社区环境资源助力生态理念平民化 85
5.4.1 欧美国家城市社区绿色生态理念教育与行动 85
5.4.2 国内城市社区绿色生态理念教育与行动 85
5.4.3 社区互动环境平台建设推动公众参与度 85
5.5 发挥非政府环保组织(NGO)的独特优势 85
5.6 智慧城市背景下的跨界合作与生态环境主题活动 85
第六章 兰溪草纲园项目实践 88
6.1 项目背景与概况 88
6.1.1 背景认知 88
6.1.1.1 城市形象成为转型阶段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88
6.1.1.2 “美丽中国”建设的要求 88
6.1.1.3 兰溪市十二五发展要求 88
6.1.2 项目概况 89
6.1.2.1 三江六岸景观带规划中——草纲园作为生态教育园区的呈现 89
6.2 场地分析与基地调研 90
6.2.1 场地风貌 90
6.2.2 基地调研 91
6.3 基于生态意识平民化传播的兰溪草纲园项目设计 92
6.3.1 针对园区水土污染的植物修复 91
6.3.1.1 植物修复在环境设计中的优势 92
6.3.1.2 园区修复性植物的选择 93
6.3.2 一、二号修复园区景观设计 95
6.3.2.1 一、二号园区平面设计 96
6.3.2.2 一号园生态可视化设计 100
6.3.2.3 二号园生态可视化设计 104
6.3.3 小结 105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107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个人简历
|
生态意识平民化视角下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研究【硕论】
更新时间:2018-09-03
下一篇:“猴桃”徽墨酥品牌形象推广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