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体育专业论文 >

浅谈学校体育改革的三个关键

更新时间:2018-07-13
所需金币0 [1金币=1元] 资料包括:原始论文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在线咨询
文档格式:doc/docx 全文字数:3400 ↓↓立即下载全文 **温馨提示**
以下仅列出文章摘要、目录等部分内容,如需获取完整论文资料,或原创定制、长期合作,请随时联系。
微信QQ:312050216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扫一扫 扫一扫
浅谈学校体育改革的三个关键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体育与健康课程开展现状,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进行深入的分析,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发展以及学校体育的改革提供有益参考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课程 学校体育 改革


从2001年由教育部启动的学校体育教育课程改革以来,至今已有10多个年头。在这个新课程的体系的引导下,体育教育无论从课程目标的设定,课程内容的选择和创新,课堂教学形式的转变,还是最终的体育课程及教学评价都有了很大幅度的转变,让人看到了新课程体系对现有体育教育形势的适应。但在成绩斐然的同时,也有人对新的体育课程提出了质疑,其中不仅仅有对体育教育理论研究领域批评,而且也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提出反对声。新一轮的学校体育改革应何去何从,本人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关键问题入手。
1 体育观念
1.1 体育观念滞后
作为学校教育和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体育课程的宗旨是促使在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然而这一宗旨在实践中并未能很好的贯彻与实施。在传统的体育课中,运动技术与技能成了体育课程的单一内容和评价标准,学生们机械的重复着各种技术动作,这种传统的体育课程虽然是以健康为基本概念,但其目标并不是健康的参与体育运动,因此,一些同学由于身体健康状况不佳,无法承受体育运动的负荷而可以免修体育课。体育课程本应发挥出其他课程在学生健康状况,体育态度,体育行为等的改善方面不具备的功能,然而现行的体育课程模式并未发挥这种作用,因而需要对现行的体育课程模式深化改革,从而在充分发挥体育独特的教育作用的同时,全面的提高学生的素质。
在“考试为一切指挥棒”的背景下,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个现象,即“考什么,教什么,练什么”,与此同时竞技体育的蓬勃发展也冲击着学校体育,过多强调技能的学习,而忽视了学生身心、体能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新一轮的课改对学校体育的价值进行了新的定位。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宗旨是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生活态度,使学生的运动兴趣和爱好得以培养,能够对一些基本的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进行运用,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提高对个人和群众健康的责任感。
1.2 体育观念向体育生活化转变
所谓体育生活化是伴随现代文明进程中人们建立健康积极生活方式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把体育活动作为生活中有机组成部分,成为生活中的重要内容的具体体现。学校体育的最终目标应是促成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培养学生健康体育的意识、掌握健康的方法。倡导“健康第一”、“终身体育”、“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行为为宗旨,以学生自身需要和为学生健康服务的目的为出发点,结合学生校内外生活需要,结合学生个体差异的需要,结合学生未来社会职业特点的需要,促进健康的可持续发展,实施体育生活化教育,让体育回归生活,已成为学校体育发展的潮流。
体育教育生活化就是要将体育化作为我们的基本生活元素,使之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缺之不可的要素,使之实实在在地步入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并伴随终身,使每个个体自然地践行终身体育。终身体育是教育界与体育界的共同价值追求。从目前学校体育教育现状看, 存在着诸多与终身体育不相容的方面,从教育理念,到教学内容,再到教学方式方法,均与终身体育教育存在不小的落差,致使“学生喜欢体育, 但不喜欢体育课”的现状在学校阶段未能有太大改观。学校体育远离学生生活是其症结之所在,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应正视这一问题,应将自身工作,定位于促进学生终身体育的高度,将体育教学与学生校园生活相融合,真正使体育教育能够服务于学生的生活,从有助于提升、改善学生生活质量的视角入手,架设起学校体育教育与学生校园生活之间的桥梁,从而将学校体育教育生活化,并最终将体育融入每个学生的生活,成为其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这是学校体育践行终身体育的有效路径之一。
2 体育教学方法
2.1 重教法而轻学法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的教学受“主智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非常深刻,加之我国体育教学实际条件的限制,我们在体育教学的具体实施上习惯于“以教为中心”、“教师说、学生练”的教学程式,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在如何将“教”真正转化为主动的学、能动的学、积极的学的问题上存在着一定的欠缺。教师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学生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是出于绝对服从的地位,老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得指挥作用体现了教师的中心地位,传统的模式要求统一要求,指挥和目标。体育教学应该是以发展培养学生为目的,但从传统体育模式的课程设置,组织形式,运用的教学手段,都不难看出一切都是在训练教师。学校和教师应始终把培育服务学生作为己任,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因此,学生个体的差异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与肯定,不能采取“一刀切”的做法,要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潜力,发挥其主人翁的作用,真正达到培养学生,提高学生素质的作用。
2.2 重传技轻认知
    由于体育学习是以运动实践或身体练习为主的学习,在运用有关教学方法时一般都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对学生运动技能学习的教授和指导上,但是,从某种角度上讲,体育学习则是一种特殊的认知学习——本体认知或运动认知学习。然而, 在现实的体育教学中,我们往往进行了严格而系统的技能训练后才发现, 学生虽然对所学的动作技能似乎学会了(会做),但实际上并未真正“学懂”。因此,在实际运用时似乎仍然没有真正掌握已经习得的运动技能, 缺乏运用技能的灵感。这恐怕与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对运动认知学习的忽视和没有把学生的认知发展放在应有的位置有密切的关联。
2.3 教学方法训练化
运动技能的形成必须通过反复的练习, 而对学生身体发展的促进也有赖于反复的锻炼。从这个意义上说, 突出“练字”已成为体育教学的重要特色之一, 这种相似性使得人们在确定体育教学中的有关教法时, 往往不加教学化的改造而直接从运动竞技训练的方法库中抽取相应的专项练习法。但是由于运动训练和体育教学在对象、目的、时间、物质条件和组织形式等方面存在着质的区别, 使得这些专项练习法并不适合用于体育教学。对此, 我们如不进行必要的改造, 使“练方法教学化”, 则会使学的要求(不仅仅是技能掌握, 还包括学习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发展等)服从练的规范, 其教学的效果必受影响,自然会产生教不会、教不懂、教不悦的问题。
3 体育教学评价
3.1 过分强调总结性评价
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强调统一的考试与测评来衡量学生,这主要是成绩面前人人平等的传统教育观念,把被评对象置于一个共同的标准。过分强调总结性评价, 而对过程评价重视不够。以总结性评价作为主要评价方法的做法较为普遍, 这种评价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由于评价与课程同步结束, 因而, 不能对教学和学习过程给以及时的反馈, 无法适时帮助教师和学生改进教学和学习。这与当前国际课程评价注重形成性评价的做法相驳。
3.2 过分强调教师评价
过分强调教师的评价, 而对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的相互评价重视不够。他人评价的做法很普遍,而个体评价则很少。教师和学生对自己的教学和学习情况很少有一个主体性认识,问题何在? 进步情况如何? 不清楚。这样不能很好地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和能力。
3.3 过分强调绝对评价
过分强调绝对评价,而对评价中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进步度重视不够。采用统一标准要求全体学生的做法值得重新审视。按照统一的标准,有些学生虽然取得了很大进步,但由于先天原因,却达不到标准要求,被视为“不合格者”,积极性受到打击。
4.总结与建议
综上所述,在实践学校体育改革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发挥自身优势,激发学习潜力做到师生互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打破旧的体育教学模式,建立新的体育评价体系;深化教学及课程结构和内容,利用各种因素、手段,为体育教学改革服务。
参考文献
[1]潘绍伟.学校体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
[2]王庆丰.新世纪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6,(9).
[3]刘汉生.学校体育改革之我见[J].体育与科学,2003,(3).
[4]赵丽萍.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若干问题分析[J].体育学刊,2006,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