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会哲学人文 >

从《柳边纪略》的风俗书写看杨宾的风俗观【民俗文化】

更新时间:2022-12-09
所需金币300 [1金币=1元] 资料包括:原始论文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在线咨询
文档格式:doc/docx 全文字数:48000 ↓↓立即下载全文 **温馨提示**
以下仅列出文章摘要、目录等部分内容,如需获取完整论文资料,或原创定制、长期合作,请随时联系。
微信QQ:312050216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扫一扫 扫一扫
从《柳边纪略》的风俗书写看杨宾的风俗观

摘 要


从清前中期开始,清朝统治者为开发建设白山黑水之地,将大量获罪文人流放遣戍到东北,由此也产生了诸多流放文人对东北地域的书写,《柳边纪略》即为流人杨越之子杨宾根据自己在东北省亲时的经历所著。作为明清时期对东北地区书写的代表,《柳边纪略》分门别类、系统全面地记述了清中前期东北地区地理、历史、物产、风俗等各方面的内容,有着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本文以杨宾个人的生平经历为切入点,对《柳边纪略》当中辑录的东北地方乡土民情进行分析,旨在探讨《柳边纪略》书写背后反映的杨宾本人的风俗观,同时阐释杨宾风俗观支配下的风俗书写对现代民俗志书写的借鉴意义。

总体来看,本文按照“人——书——风俗观”的行文脉络展开,正文内容由四章组成。

第一章,对杨宾异乡寻亲的生平经历及《柳边纪略》成书缘由进行归纳和总结,主要分为三个方面。首先,对杨宾的个人生平经历进行阐释。从清前中期清王朝对东北的开发建设的时代背景出发,在宏观的时局视域下梳理杨宾的为父母奔走呼号的一生。其次,对杨宾东北省亲之旅进行全面的梳理和归纳。最后,是对《柳边纪略》作为的成书缘由及其体例设置及其作为风土民俗文献价值的分析和阐释。

第二章,对《柳边纪略》当中所记录描绘的东北地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进行梳理总结,同时分析杨宾撰写《柳边纪略》独特的书写方式及策略。《柳边纪略》从山川城池、民族部落、物质生产生活等各方面对东北地区加以记述,其中可以看出杨宾采用地方志书式的实录著述,对东北地区风土资料进行全面记述,引经据典,对书写对象进行史料的补正和辨析。同时,着重对民俗事象细节及民俗活动主体进行描绘。

第三章,从《柳边纪略》的风俗书写来探讨杨宾的风俗观,在风俗书写与风俗观的互相影响的基础上阐释杨宾具体的风俗思想和影响其风俗思想形成的因素。从《柳边纪略》的内容、书写方式以及对民俗活动主体的着重呈现等策略中可以分析出杨宾的风俗观强调礼义教化、以礼化俗,注重入乡问风随俗,关注风俗的流变与扩布。其风俗思想是其所属士绅阶层与个人生平经历杂糅的结果。

第四章,论述《柳边纪略》的书写方式对现代民俗志书写的借鉴意义。他在书写中对阶层属性的回避与视角的转换,对作为书写者的自己和书写对象的主体之间的协调,以及在书写中将自身融入书写对象之中,规避成为“权威的旁观者”,都对我们当今民俗志的书写和审视个体风俗观念支配下的风俗志的书写提供了相应的视角和经验。

关键词:杨宾 《柳边纪略》 风俗观 风俗书写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I

绪 论 1

0.1 选题目的及意义 1

0.2 研究方法 1

0.3 学术史回顾 2

0.3.1 杨宾个人及生平经历的相关研究 2

0.3.2《柳边纪略》的相关研究 3

0.3.3明清文人士绅风俗观研究 4

0.4 创新点与不足 6

1.异乡寻亲:杨宾与《柳边纪略》 8

1.1 杨宾个人生平 8

1.2 杨宾的东北省亲之旅 9

1.3 《柳边纪略》的成书缘由 11

1.3.1 文人书写一方风土民俗的传统 11

1.3.2 清代遣戍制度下东北文人士绅的生活图式 13

1.3.3 杨宾个人著述诉求 14

1.4 作为风土民俗文献的《柳边纪略》 15

2.《柳边纪略》所描述的地方社会生活及其书写方式 16

2.1 《柳边纪略》对东北地方社会生活的书写 16

2.1.1 山川到城池:东北地域的辑录 16

2.1.2 渔猎到游牧:民族部落的记述 18

2.1.3 物产到生活:民风民貌的撰写 20

2.2 《柳边纪略》的书写方式及策略 28

2.2.1 地方志书式的实录著述 28

2.2.2 风土资料的全面记述 29

2.2.3 引经据典的史料补正 31

2.2.4 民俗事象的细致呈现 32

3.《柳边纪略》书写背后的风俗观及形成 35

3.1 风土民貌书写中的风俗观 35

3.1.1礼义教化,以礼化俗 36

3.1.2 入乡土,问其风,随其俗 37

3.1.3 重风俗之流变 37

3.1.4 意风俗之扩布 38

3.2 影响杨宾风俗观的因素 39

3.2.1 “地方志,志风俗”:文人修志传统的内化 39

3.2.2 “广教化,美风俗”:士阶层风俗教化观的渗透 40

3.2.3 “虽为士,不为仕”:眼光向下的人生视域 41

3.2.4 “补缺佚,纠舛误”:治史修书的文化修养 42

4.杨宾风俗观及撰述方式对民俗志书写的借鉴意义 43

4.1 书写中阶层属性的回避与视角的转换 43

4.2 “民”“俗”“观”的均衡:民俗主体与书写者观念的博弈与协调 44

4.3 “叙述者的叙述”:个体思想支配下的民俗志的温度书写 45

结 语 47

参 考 文 献 49

致 谢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