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反贫困理论研究 摘要 马克思反贫困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贫困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存在,指明了只有以革命手段推翻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新制度,无产阶级才能彻底脱离贫困的深渊。然而贫困问题并没有因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就立即从人间蒸发。中国革命推翻了长达千年之久的封建统治,在其废墟之上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大厦。但贫困问题依旧是困扰社会主义中国的问题。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在中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前提下,中国的反贫困取得了决定性的成就,走出了一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化反贫困道路。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但全面小康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的贫困问题将由绝对贫困问题转向相对贫困问题,中国也即将进入后脱贫时代。在后脱贫时代,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将深刻影响着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加之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对贫困边缘人口和已脱贫人口冲击较大,增加了其返贫的风险。“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在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之际,本文将从马克思关于贫困问题的理论出发,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场、方法,既从马克思反贫困理论中寻找反贫困的药方,又立足中国反贫困成就及挑战,最后展望未来,提出巩固脱贫成果的建议对策。首先,认识贫困要从解读贫困的定义,理清反贫困的内涵为起点,这也就构成了论文第一章的主要内容;其次,时代是理论之母,时代呼唤理论的诞生。论文第章二简要回顾了马克思反贫困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理论渊源即及发展脉络;再次,马克思反贫困理论具有丰富的内容,但其内容都分散至浩瀚的文献中。因此,论文的第三章结合经典文本阅读和前人研究成果,归纳了无产阶级贫困的原因,主要表现及无产阶级走出贫困的路径;最后,第四章作为本文的落脚部分,分析了马克思反贫困理论在中国实践成功的原因、历史成就、现实挑战和对策建议。 贫困,是人类文明的顽疾,它不仅表现为物质生活资料的匮乏,还有精神层面的沮丧和对生命的否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的后脱贫时代,中国的的贫困问题并不是完全消除了,而是进入了绝对贫困基本消除,相对贫困长期存在的新阶段。在新阶段,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依旧是中国反贫困的政治保障和制度保障;保持扶贫政策的平稳度过返贫缓冲期,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则为巩固脱贫成果提供了后续动力,增强了脱贫的稳定性。 关键词:马克思反贫困理论;反贫困;长效机制; |
马克思反贫困理论研究
更新时间:2022-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