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种养殖论文 >

江西智慧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研究——以余干县为例

更新时间:2019-12-14
阅享价格200元 资料包括:原始论文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QQ在线咨询
文档格式:doc/docx 全文字数:32000 温馨提示
以下仅列出文章摘要、提纲简介,如需获取全文阅读权限,或原创定制、长期合作,请随时联系。
微信QQ:312050216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扫一扫 扫一扫
江西智慧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研究——以余干县为例

摘  要

近年来,我国农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在逐步向现代农业迈进。在这一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农业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日益凸显,而发展智慧农业已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伟大的里程碑[8]。江西省生态优越、物产丰富,农业资源丰富,生态优势明显,在发展智慧农业上有良好的农业基础条件,同时江西省深刻认识到发展智慧农业的重要战略意义,贯彻落实《关于贯彻互联网+农业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全省智慧农业建设的实施意见》(2015),稳步进行“123+N”模式建设,为智慧农业的发展提供完善的基础;大力实施“百县百园”建设工程,为智慧农业提供示范,带动农户选择智慧农业生产,促进智慧农业的长远发展[9]。
本文以智慧农业为研究对象,以农业技术扩散理论为支撑,将理论研究与案例研究相结合,力争从技术扩散理论、智慧农业发展现状中探索出制约其发展的因数,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从而为江西智慧农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首先,本文总结归类智慧农业的相关文献,对智慧农业概念进行总结,分析目前我国智慧农业发展中主要有哪些因素方面的制约。概括江西省余干县智慧农业发展现状,分析其发展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得出资金、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民的素质、品牌创立及传播及农业社会化服务这几个方面制约着智慧农业发展。最后,针对这些主要存在的制约因素,通过学习和借鉴发展很好的地区的经验,提出合理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智慧农业;制约因素

目录

摘  要 III
Abstract IV
1 导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1.1 发展智慧农业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1
1.1.2 江西省高度重视智慧农业建设 2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
1.2.1 研究目的 4
1.2.2 研究意义 4
1.3 研究主要内容 4
1.4 研究技术路线与方法 5
1.4.1 研究技术路线 I
1.4.2研究方法 6
1.5 论文的创新点及可能存在的不足 6
1.5.1 创新点 6
1.5.2 可能存在的不足 6
2 文献综述及相关基础理论 7
2.1 国内外文献综述 7
2.1.1 国内外智慧农业概念提出 7
2.1.2 国内外关于智慧农业的相关法律及政策推行 8
2.1.3 国内外智慧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研究 9
2.1.4国内智慧农业具体实践 11
2.2 文献述评 12
2.3 理论基础 7
2.3.1 农业技术扩散理论 13
2.3.2 人力资本理论 14
2.4 智慧农业的相关概念 14
2.4.1 智慧农业 14
3 江西省智慧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分析 16
3.1 资金方面制约因素 16
3.1.1 资金需求量大,制约农业经营主体规模化、智能化生产 16
3.1.2 融资成本较高,阻碍农业经营主体对智慧农业生产选择 16
3.1.3 融资渠道狭窄,农村担保体系滞后,制约农业经营主体融资 16
3.2 农业人才方面制约因素 17
3.2.1 农业科技人员缺口大,制约智慧农业技术推广应用 17
3.2.2 农民的素质偏低,制约智慧农业经营主体建设 17
3.3 农产品品牌创立及传播方面制约因素 17
3.3.1 缺乏打造农产品品牌意识,制约农产品品牌的创立 18
3.3.2 缺乏打造农产品品牌基础,制约农产品品牌的发展 18
3.3.3 缺乏品牌传播策略,制约品牌传播效果 18
3.4 农业社会化服务不够完善 18
3.4.1 缺乏规范的土地流转服务,制约智慧农业土地流转 18
3.4.2 基层智慧农业技术服务效率低,制约智慧农业推广 19
4.1 余干县智慧农业现状 20
4.1.1 余干县智慧农业基础 20
4.1.2 余干县智慧农业经营主体 20
4.1.3 余干县智慧农业发展现状 21
4.2 余干县智慧农业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22
4.2.1 资金薄弱制约智慧农业发展 22
4.2.2 人才缺乏制约智慧农业发展 22
4.2.3 品牌薄弱制约智慧农业发展 23
4.2.4 缺乏土地流转服务制约智慧农业发展 23
4.2.5 推广服务弱制约智慧农业的发展 24
5 进一步促进江西省智慧农业发展的对策 25
5.1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 25
5.1.1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政府 25
5.1.2 完善农村担保体系,拓宽融资渠道 25
5.2 加强农业人才培养 25
5.2.1 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25
5.2.2 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 26
5.3 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 26
5.3.1 宣传品牌重要性,激发农业经营主体的品牌意识 26
5.3.2 鼓励龙头企业带动公共品牌的发展,营造品牌创立的良好基础 27
5.3.3 加强营销宣传力度,丰富农产品品牌宣传策略 27
5.4 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 28
5.4.1 推进土地流转 28
5.4.2 加强智慧农业技术推广 28
致  谢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