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会计财务管理 >

股权质押下控股股东掏空行为

更新时间:2021-12-11
所需金币300 [1金币=1元] 资料包括:原始论文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在线咨询
文档格式:doc/docx 全文字数:29000 ↓↓立即下载全文 **温馨提示**
以下仅列出文章摘要、目录等部分内容,如需获取完整论文资料,或原创定制、长期合作,请随时联系。
微信QQ:312050216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扫一扫 扫一扫
股权质押下控股股东掏空行为

摘 要


融资难一直是困扰民营企业的大问题,股权质押的流动性、便捷性为民营企业打开了新路子。控股股东成为股权质押市场上的主力军,融资问题得到解决的同时,股权质押的风险也逐渐暴露出来,对股权质押风险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尽管股权质押可视作股东个人行为,但由于控股股东的每一个行为都会对公司经营、股价波动等产生影响。
本文先梳理了国内外关于股权质押动机、掏空方式以及股权质押与掏空关系方面的文献。在控制权私利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基础上展开后续研究。以ST冠福控股股东,也是公司实际控制人的林氏家族在股权质押背景下掏空公司的行为为研究对象。首先介绍ST冠福的发展情况、股东情况及股权质押情况。然后分析股权质押下控股股东掏空的机理,发现高比例、高频次的股权质押会加大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的分离程度、降低掏空成本,这会加强控股股东掏空公司的动机。接着对林氏家族采取的掏空行为进行具体分析,林氏家族主要通过违规开具商业承兑汇票、违规借款、违规对外担保等手段占用公司资金,侵占公司利益。下一步分析了股权质押下林氏父子掏空行为的后果及这些违规行为得以顺利实施的原因。对结果的分析主要从公司、中小股东、质权人及证券市场三个层面进行。发现由于公司股权结构集中、内部治理有缺陷、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三个主要原因的存在,使得林氏父子能够实现掏空的目的。最后得出结论:控股股东高比例、高频次的股权质押行为可作为其侵占公司利益的信号,相关利益各方应提高警惕,密切关注控股股东后续行为。其次股权质押下的掏空行为会给企业带来许多消极影响,例如盈利能力下滑、偿债能力下降、营运能力变弱等。并针对案例公司暴露出的问题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主要从公司内部治理和外部监管两个角度出发。公司内部应重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控制质押次数及比例、优化股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让中小股东参与企业决策;外部监管层面应完善相关法律、加大审计力度、鼓励质权人进行监督。

关键词:股权质押,掏空行为,两权分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