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新《预算法》下高校预算管理问题及优化对策 摘 要:新《预算法》的实施,对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预算管理工作还不完善,亟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本文从当前我国高校预算管理的财务实践情况出发,分析其主要问题与不足,并提出了一些优化对策和改进建议。 关键词:高校;预算管理;问题;优化对策 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有效整合高校资源、提高整体经营管理水平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015年新修订的《预算法》的全面实施,对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适应新法要求,提高预算管理能力,提升预算执行绩效,成为目前高校预算管理函待探究的问题。然而,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预算管理工作还不完善,亟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一、新《预算法》对高校预算管理的影响 新《预算法》在立法目的、收支规定、管理口径、监管机制、预算公开等方面都进行了调整和修订,这些变化对高校预算管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一)预算管理的全面性要求更高 新《预算法》明确规定:“政府全部收支都纳入预算。”这一规定解决了行政事业单位长期以来存在的“隐性收支”“ 资金游离于预算之外”的问题。这也要求高校必须改变以往的会计核算方式,纳入更多的预算项目,时间和空间广度也大大扩展,这就使得预算管理的内容更加全面、具体。 (二)财务核算更加细化 新《预算法》对收支规定的调整,要求高校的支出要编列到款,并按照经济性质和功能两条线来反映各项支出。这样一来,高校支出项目更加明确、具体,财务核算的更加细化、全面,基本实现了多维预算,能够满足不同财务信息需求主体的不同要求。 (三)预算讲求绩效评价 新《预算法》要求预算编制与绩效评价的统一,必须高度重视预算管理工作的绩效评价,包括职责体系、工作流程、评价指标、结果反馈等。这改变了长期以来高校财务预算的粗放式管理,教育资金资源得以优化配置。 二、新《预算法》下高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管理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直以来,高校预算都是按照拨款计划而开展的,高校管理者、财会人员也就不是特别的重视预算管理工作。对高校预算管理方面的相关认识也十分浅显,了解的工作内容有限,觉得根本没有必要花费太多时间与精力。同时,在高校很多高层决策中,几乎所有的财政决策都没有财务工作者的参与,从而使得预算管理工作与其他工作存在脱节的情况,造成财务预算编制工作与实际的运行情况有较大出入,造成不理想的执行效果。 (二)预算编制流程不合理 目前,很多高校在编制预算时,均会参考过去年度的数据资料,以保证下一年度的工作计划编制尽可能的合理、有依据。但是,财务处的这些工作并没有具体的结合各个学院的实际情况,加上没有各个学院的人员参与预算编制,从而导致预算编制的科学性欠佳。要知道各学院才是预算的真正使用者,他们不参与预算编制本身就导致了预算编制流程的不合理性,难以提高编制预算的科学性。 (三)预算执行力度不足,缺乏监管和控制 在新《预算法》要求下,各高校也逐渐重视预算工作,对财务处也给予了很强的期许。但是大多数高校这种重视停留在浅层次上,只是把预算编制工作作为重点,却忽视了预算的执行与控制等工作,使得“重编制、轻执行”的情况普遍存在。在这种影响之下,高校预算执行得不到各个部门、各个院系的有效配合,缺乏积极主动性,执行效果严重偏离预期的结果。 (四)缺乏完善的预算考核监督制度 预算考评工作能够全面性的梳理预算管理工作,了解全面预算的实际执行情况与执行效果,对高校财务预算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很多高校缺乏完善的预算考核监督制度。一些高校基本是一个预算年度就一次考评工作。在这种环境下,考核工作的时间有限,工作粗泛,难以全面性的反映预算执行的存在问题,也就难以快速有效的找到最合适的解决办法。这样的考评一点也不细致,也很难为今后的预算管理工作提供帮助与参考,导致预算考评的效果不理想。 三、高校预算管理的优化对策与建议 (一)树立科学的预算管理观念 第一,在新《预算法》下,高校领导必须树立科学、先进且与时俱进的预算管理理念,改变以往“重申报、轻管理”的观念,不再将预算管理当作判断高校财务管理效果的一个指标,而是将其作为提高管理水平的方法。第二,增强各部门、院系的预算管理意识。必须加强对各部门、各院系预算工作参与人员的宣传教育与系统培训,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和预算操作专业技能。第三,高校财会人员必须依照预算管理的规定行事,合法合规的自觉执行预算制度,杜绝职权的滥用。 (二)完善预算编制流程 当前,高校必须对预算编制流程进行完善与调整,需要充分考虑预算使用者的实际情况,由高校财务处详细的了解高校各个部门、各个学院的实际情况,再统合信息提出学校预算建议方案。具体来说,可以让校内财务处的预算编制人员随时跟进各部门、院系的日常工作情况,了解他们对编制预算的实际使用情况,然后在需求明确的前提下提高编制预算的针对性。还可以从各个院系抽调出一到两个工作人员,让他们去参与财务处的预算编制工作。这样一来,财务处的工作人员就能够更加清晰的把握各个院系的预算需求,以此为基础来考量整个学校的预算建议方案更加合理、可行。 (三)加强预算执行控制力度 为了有效加强高校预算的执行控制力度,高校首先需要完善考核制度,具体把预算控制的各项硬性指标落实到实处,将各院系的财务效益与成本控制成果相互挂等,需要制定以责权为链接的督察制度。例如,采用责任会计作为主要控制手段,对成本责任中心实施目标成本管理,要考虑各项指标,联系预算的指标,在此基础之上,通过文本形式将技术经济指标、固定费用定额、变动费用控制标准等要素确定下来,要求各个责任中心按照目标成本来执行,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将目标成本进行调整,总结所设定的预期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并探其究竟,针对性地提出改善对策,尽快调整目标,以更好地完成任务。 (四)建立健全预算考核机制 对预算管理工作的约束和激励,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实行预算考核。通过预算指标的实际完成结果的综合考评,既能够帮助高校及时发现自身预算管理工作的不足,又可以及时采取弥补措施,不断优化调整。具体说来,高校预算考核工作的实现需要进行高校预算目标的分解,并将预算执行结果直接与各部门、各院系相关职工的工资相挂钩,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只有预算考核机制真正落到实处,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才能有助于预算管理监督、检查,从而不断提升高校预算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高爽.高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经济师,2017(05) [2]刘雁南.新财务制度下高校预算管理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7(09) [3]王国平.新形势下高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预算管理与会计,2016(05) [4]王莉.高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财会学习,2016(08) |
浅论新《预算法》下高校预算管理问题及优化对策
更新时间:2018-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