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困生的形成因素及改善策略 摘 要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对学生学习知识的要求,能力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出现的学习态度消极,不爱学习的现象,这导致了“学困生”的产生。这些问题始终摆在教育者的面前,学困生的教育和自身的发展影响着整个学校的教育质量,也会给学困生的家庭甚至社会带来一定的负担。 小学阶段是学习生活开始的阶段,由于他们还处于幼年时期,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还没有养成,遇到困难时不能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很容易导致他们在学习上落后于其他学生,变成学习上困难的学生。同样小学阶段是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关键时期,有助于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所以,这个阶段对小学学困生采取有效的改善措施,有助于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 全文共分为三部分。第一章是学困生研究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概念的界定,分析学困生的类型和特点。第二章分析了学困生的形成原因,该部分从自身、家庭、学校三个角度来分析造成学习困难的原因。第三部分针对分析出来的成因,从学困生自身因素,学校教育以及家庭教育三方面对学困生提出一些切实有效的改善措施。 关键词:小学生;学困生;成因分析;改善策略 目 录 摘 要 II ABSTRACT III 第1章 绪论 3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3 1.2 “学困生”的概念界定 4 1.3 “学困生”的特征与分类 4 1.3.1 学困生的特征 4 1.3.2 学困生的分类 4 1.4 研究现状 5 1.4.1 国内研究现状 5 1.4.2 国外研究现状 5 1.4.3 现有研究不足 6 1.5 研究方案设计 6 1.5.1 研究思路 6 1.5.2 研究内容 6 1.5.3 研究方法 7 第2章 小学出现“学困生”的原因 8 2.1 自身因素 8 2.1.1 缺乏学习动机 8 2.1.2 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9 2.1.3 自卑心理的产生 10 2.2 家庭方面的因素 10 2.2.1 家庭教育方法不当 10 2.2.2 家庭氛围不和谐 11 2.3 学校方面的因素 11 2.3.1 不正确的教学方法 11 2.3.2 班级环境的影响 12 第3章 对“学困生”进行改善的策略 13 3.1 自身教育 13 3.1.1 激发学生的自信 13 3.1.2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4 3.2 家庭教育 14 3.2.1 家长重视孩子教育 14 3.2.2 促进家校合作 14 3.3 学校教育 15 3.3.1 加强教师专业素质培养 15 3.3.2 营造良好的班级环境 15 结论 16 参考文献 17 致谢 18 |
小学学困生的形成因素及改善策略
更新时间:2021-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