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教学论文 >

让灵气与活力充满文言文课堂【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8-11-22
阅享价格0元 资料包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QQ在线咨询
文档格式:doc/docx 全文字数:2100 温馨提示
以下仅列出文章摘要、提纲简介,如需获取全文阅读权限,或原创定制、长期合作,请随时联系。
微信QQ:312050216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扫一扫 扫一扫
让灵气与活力充满文言文课堂

文言文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难点,一直以来颇受教师注意。传统的文言文教学往往采用讲授法,为学生逐词逐句地翻译原文,长此以往,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得不到增强,对学习的热情度也会显著降低。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教师需要文言文教学注入生机与活力,使学生爱上文言文,轻松完成学习任务。
一、介绍背景,丰富文学知识
教学文言文的第一步骤应当是为学生详细介绍作者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不少教师在这一块会选择一带而过,认为分析语法知识才是关键。实际上,如果没有背景知识的铺垫,学生在理解文章主题时很容易出现偏差,思维能力也得不到好的发展。所以,教师要结合自身精深的专业知识,通过背景的介绍剖析作者的写作目的,使枯燥的学习内容变得立体化、形象化。
苏轼的《赤壁赋》记录了自己与朋友们在月夜泛舟,经过赤壁时的所见所感,通过主客问答的方式,将情感由月夜泛舟的舒畅,过渡到怀古伤今的惋惜,再到精神解脱的豁达。《赤壁赋》分为《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教材中收录的是《前赤壁赋》。在教学时,教师应当为学生介绍作者为什么对赤壁怀有这种特殊的情感,由写作背景出发,带领学生深入走进文本。“这篇文章写于作者苏轼一生当中最为困难的时期——被贬黄州。宋神宗元丰二年,苏轼因被他人污蔑作诗“谤讪朝廷”,遭到了御史弹劾被捕入狱,这在历史上称为“乌台诗案”。当时作者经过多次折磨,几乎丧命,所幸后来得到多方营救,才于当年十二月被释放,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不过不得签署公事,也不得擅去安置所,这种待遇无非是“半犯人”式的管制生活。元丰五年,苏轼曾在七月十六和十月十五两次泛游赤壁,并写下了两篇以赤壁为题的文章,第一篇为《前赤壁赋》,第二篇则为《后赤壁赋》。”
有了背景知识的铺垫,学生对文本就有了初步的感知与认识。接下来的学习才会形成系统性和连贯性,知道作者借助文章想要表达的实际内容。通过解读背景,学生既可以精准地理解文章的蕴含,还能提神自身的文学修养,丰富历史知识层面,学习效率得到增强。
二、分析写法,明确创作特点
高中语文教材中所选择的文言文大都出自名家名篇,不光思想内容丰富,而且艺术手法也十分巧妙。在教学时,教师应为学生多角度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从结构、语言等方面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不同文体的创作特色,可以对古代散文、议论文、赋、辞等有一个明确的区分。
一般来说,古代议论文的写作特色十分明显,而且所占据的重要程度也非常大。教师在教学时,应通过多种方式使学生掌握文本的构造,不仅可以理解主题,还可以阅读完成后能够自主创作文章,培养其运用能力。韩愈的《师说》是非常典型的古代论说文,文章开头,就以“古之学者必有师”直接亮出了自身的观点。“古之”二字,既说出古人重视师道,又对现实作出对比,起到借古讽今的作用。“必有”二字起强化效果,而后指出师的职能是“传道受业解惑”,从正面去申述文章中心论点。之后用对比论证,将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作对比、择师教子与自身不愿从师作对比、士大夫之族与巫医生乐师百工之人作对比来肯定学于师的必要性。文章最后还引用了孔子的言行“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增强了说服力度。语言上以排比居多,气势宏大。还采用了顶真的写法,比如“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矣”、“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让文章句与句之间变得非常紧密,使文章思路连贯,论述得环环相扣。
在分析文言文的写作特色时,也可让学生结合现代议论文进行对比学习。虽然一个是古文,一个是今文,但它们所用的艺术手法都大同小异。通过对比,学生会发现原来古文并费那么晦涩难懂,都是依照固定的结构模式去灵活地发挥创作思维。
三、联系实际,发散思维能力
学习古文的根本目的是为了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不可以为了教学而教学,需要将教材中的古文变为今用,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在学习之后收获做人处事的道理。
《庖丁解牛》里的文惠君因为解牛而懂得了养生之道,但是对于今天处在高压生活环境下的学生们来说,对养生这个话题距离还是比较遥远的,都认为那些应该是老年人该做的事。但实际上,健康对于每个人都同等重要,正所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为了引起学生对这个话题的重视度,教师可以开展课堂讨论会,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对《庖丁解牛》的读后感,要求联系现实生活。有的学生会说:“学习应该像解牛一样,要遵循一定的规律,讲究好的方法,不可以漫无目的,否则就会像拿刀直接割牛骨一样,事倍功半。”还有学生会想到,“如今国际纷争激烈,中国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学习庖丁解牛的方法。在夹缝中生存并强大,保证实力,斗智不斗勇!”每个学生的生活观念不同,对文章的读后感也所有差异,但不管怎样,学生都可以做到学以致用,享受到语文的乐趣与轻松。
文言文看似与学生现实生活遥远,但是只要教师通过灵活地转化,这些知识就会变得生机而又活力。学生会感受到古文原来并不是那么枯燥乏味,反而隐藏着许多精辟的道理。
总而言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教师要充分重视对文言文的解读方法,通过背景介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分析内容,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写作特点;联系实际,达成学有所得。不断地文言文教学进行创新与改革,活跃古文学习课堂的氛围,让学生真正理解文言文中所涵盖的深厚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