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其他专业论文 >

纸质中的层次与层面关系(动静)

更新时间:2019-11-15
阅享价格0元 资料包括:原始论文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QQ在线咨询
文档格式:doc/docx 全文字数:3900 温馨提示
以下仅列出文章摘要、提纲简介,如需获取全文阅读权限,或原创定制、长期合作,请随时联系。
微信QQ:312050216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扫一扫 扫一扫
第三节、纸质中的层次与层面关系(动静)

   作品《动静》是刘旭光1995年在纸上的工作,画面上的符号“+”是用纸浆堆积在一定的厚度,画面是用了五层宣纸,边裱边画而形成,既有纸的味道也有纸的力度,这是在纸上的一种实验。艺术家刘旭光的作品基于宣纸和水墨。然而,他所关注的往往不同于那些更为看重墨水和毛笔之间情感交流的名人。墨迹渲染,逐渐留下谨慎的印记,纸张上逐渐浮现出独特而又古老的字符。也正因为这样,他将自己的目光由个人转向了对社会的探究,试图通过艺术的形式来呈现文化的本质,融汇自身和对宇宙规则或深或浅的理解,其所称的回归天籁即为自然的声音。
人类对纸质材料运用于各个领域中的关注度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很大的提升, 这也使得纸质材料在平面与空间的创作划分中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在经历了工业 时代的人们从热衷于机械的厚重与光泽,持久与耐磨之后,也厌倦了工业材料给 予的冷漠与冰凉,开始探索轻盈、韧性、透气、强质感和随意性的生活材料,这 也开启了轻质与现代感结合的纸质材质的使用前缀。
 
  1. 物质性与材质的层与面
  纸承载了人类千百年来的智慧,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扮演了一个记录者的角色。从绘画艺术的发展来看,人类艺术史上一个重要变革就源自于纸质材料的诞生。人们对于绘画材料的认知,以及绘画材料的运用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绘画上,长期作为绘画的基底的纸质材料凸显出了它作为绘画基础材料的特性。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艺术观念在现当代发生了极大的变革,艺术界对纸的看法也发生了转变。人们开始注重纸本身所代表的文化内涵。对纸这种传统绘画材料的反思,使得纸质材料从绘画艺术的基层层面逐渐拓展了有着观念表达的材料层面。正是这种转变,为纸质材料在艺术表达中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中国绘画的发展与纸性纸的发明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纸性纸的发明决定了中国绘画发展的方向。在推动中国文化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中国的纸(宣纸)是中国绘画必不可少的材料之一,水墨、宣纸所构成的艺术形式在中国绘画历史中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宣纸的变化莫测和白色的空间使中国艺术家迷恋至今。宣纸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传统说法为东汉蔡伦开始造纸,质性松软,润墨性强。传统中国书画的技法主要是钩、皴、点、染,浓、淡、干、昆阴、阳、向、鬣虚、实、疏、密等。这是古人对宣纸总结出的各种使用之后的变化结果和可能性。古人利用纸性、纸质特点把我们的艺术语言定位为水墨宣纸。今天的画家却从它在。质"变的过程中发现产生的可能,或者说刻意控制它原有的可能性的全部出现,而突显其中的一个要素,做到了对纸张水墨的质性的重新认识。1995年朱金石在东京的艺术空间将数万张宣纸团揉起来,筑起一个封闭的空间。画廊空间内的纸张筑起的墙壁之间,只留下一条非常狭小的通道,观众只能侧身围绕作品的狭隙间走动,身体会触到纸张。在这里,纸张的质感与人形成交流。宣纸的质感蕴涵着中国精神的美。当代艺术语言的隐喻,通过皱褶的宣纸的质感对历史、文明以及当代问题提出质疑。这是利用纸性自身的美感,作为语言转换的方式探究艺术的新理念。
   “纸不仅是一种物质,在《动静》这件作品中,它由纸的物质性与材质体现出了生命的本质,其实万物的生存始终遵循着能量守恒,能量与能量相互转换融合这才推动了事物的发展。世间万物各有其形态,但万法同源,我们要对每一种生命状态心存尊重与珍惜。《动静》这件作品最深层的意义是探求纸的希望,是为了唤醒人们对纸物的觉知,以期达到物我合一的状态。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化与全球化时代的来临,纸作为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的地位收到了极大冲击。文化传播的载体变得更为多样,纸这种载体逐渐显得单一和累赘。这时候,人们就开始思索纸张这种材料所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传统和现代,现在是互相影响、然后融合。由此看来,纸的生存状态与我们自身的生存状态几乎是一样的,或许,纸张的生命早就和我们自己的生命融为一体了。
  1. 材质中的层次与层面
“艺术家经年累月的同纸、物打交道,逐渐产生一种体悟,不单单是纸这一种物质,大千世界中的任何物品都散发着生存的光辉,光辉交映,彼此成就。即使形态各异,但本是同源,也就无所谓的高低贵贱,万物皆平等罢了。正是这种体悟,艺术家们始终怀着一种谦卑的情怀,对人对己对手下的万千物件。也正是这份珍重才成就了匠人精神。”
宣纸的性质区别于其他纸系。它主要区别于其他纸的地方在于,吸水渗透,韧而能润、挫折无损,而且洁白稠密,由于这些独特性,中国艺术家一直在把握其性能而挖掘宣纸这一要素的可能性,拓展中国当代绘画的领域,在。写意。之后将绘画的可能性,从°抽象。到°质象。提供例证,为中国绘画在理念中拓展了一步、让大众更了解艺术动向。中国画从"似与不似。的。写意"中发展到。对艺术本体的研究"的。质象。阶段、以纸为媒介的当代纸上的。抽象。绘画,在°纸性。中让。"性准备发挥更大的能量。
纸质材 料所体现的文化价值——历史性。格林伯格认 为,艺术的历史是以媒介方式自我证明的历 史。西汉初期,纸登上了历史舞台,从此承载了东方深厚的历史情结。纸作为四大发明之一不仅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象征更是华夏文明蓬勃发展的见证者。着眼整个中国文明,与纸相关的优秀文化艺术作品数不胜数,纸与艺术的关联早在不知不觉中密不可分。 
 纸作为艺术语言系统的规则方式,在次元空间(即多维空间)中,其中的层次、结构、空间的概念,也是纸的纸元空间。我们希望纸作为一种艺术语言能够在纸上、空间装置、行为观念等艺术形式中得到充分体现,我们试图从根本上重新清楚地认识纸的能量。去探求纸的次元空间在多元关系中的新方法,也试图在纸的语境中重生纸的多维空间方式,希望借此呈现出另一种未来的可能。
   艺术家刘旭光的作品向我们解释了用哲学的方式去理解纸张。要求我们从纸张本身透出的物质特性和我们与纸张的关系进行思考。当我们试图从文化上理解纸张的时候,很多人都怀着猎奇的心态,他们认为纸是这个社会上缺失的某种东西。这永远不够,缺乏深入探讨的精神。当我们思考纸张本身的根源的时候,甚至需要刨除文化的部分,回到他真正的根源——纤维,这是就需要我们思索人与自然的关系。《说文解字》注解,纸“絮一苫也”,即指漂洗丝帛时沉落的一层杂丝,纸的英文词汇源自古希腊文π πυρο ,是指古埃及的纸莎草,虽然两者性质不同,前者是自然的直接发现和利用,后者是人工加工后的新物质,但两者都是人类探索世界的成果,不仅体现了人类无限的好奇心也展现了人类极强的动手能力。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琴尼尼在其《艺匠手册》中就说明在木板、羊皮纸和纸浆纸上作画会产生不同的效果。纸在艺术史上的价值已经不单单是物质本身那么单薄了,在现代社会甚至是更远的未来,纸的艺术价值可以扩展到纸作为材媒、物质和观念等不同的价值层面,也可以延伸至其对社会、文化的意义。
 
 
  1. 纸质中的精神体现
  在当代艺术中,人们总是忽略纸的实验精神,也因为纸还没有产生一种所谓的定式而边缘化纸在艺术中的地位,但谁都没有权利去排除纸存在的理由,相反,总有一些所谓的热心者,大肆吹嘘文明的伟大,却总是让人从其虚伪的言辞中感到敷衍和无聊。关于纸的本体问题以及它与其他新的艺术之间的关系问题却总是得不到实质的解决。
数字时代下的虚伪图像样式与艺术资本化的问题让当代艺术明显陷入尴尬的境地。我们该怎么做才能再现80年代鲜明且自由的中国当代艺术。唯有突破封闭,开辟最大限度的空间,引进新的模式,才有可能打破眼前的僵局,将审美的审视角回归到最初的视角。这时候,纸的艺术再被重新讨论是非常有必要且具有重大意义的。《动静》这件作品对纸张本身的地位,纸张对社会所产生的作用,纸张与当代社会繁杂的关系以及纸张未来的发展前景,都有一个较为深刻的了解。纸张的特性有:厚度、挺度、颜色、纹理、手感、响声等,这些特性都直接反映到人们的视觉、嗅觉和听觉,最终形成整体感觉,逐渐在人心中产生一种奇妙的情绪。这就是人与纸、人与书的沟通。这种沟通一旦确立,我们再从其使用、经济、方便等方面参照后加以选用。通过巨匠名手的精心雕琢,纸张在中国社会就不是一般的物品了。由此可见,只有艺术家与材料的情感发生真正的共鸣时才能创造出具有强大表现力的优秀作品。
    《动静》的独到之处在于利用材质的非常规的属性和特点,表现出非常规的视觉效果。作者利用纸浆的纤维创作出具有气场浑厚的艺术作品,打破了材料的一般运用,通过艺术化的手段转变材料的普通身份,从艺术家情感出发,运动独有的艺术手法介入,使得材料从单个领域踏入了更大的发挥空间。如若没有艺术家们独到的审美情结和挖掘材料特点的尖锐眼光,很难通过材质阐述事实形象以及表达内涵。从众多的艺术创作实践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材料与创作者是互相制约和促进的关系。材料的价值要想得到充分地发挥,不仅需要利用本质特点以外的特性,更需要艺术家的介入。只有通过转换和创新材料原有的使用方式和观念,材料的价值才能最大限度的体现。也正是这样,艺术家更应该积极地更改或创新材料的观念和表达方式,为材料发展开拓更为广阔的空间。
    当下艺术语境的创作活动逐渐趋同于文化领域中各个阶段的不断变化与进步。 材料在艺术创作中的互通性也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谱写出新的篇章,笔者结合个人的艺术创作实践试图通过分析和梳理纸质材料在当代艺术发展潮流中的呈现方式与表现意义,塑造一段过往生活的城市记忆。试图通过运用纸质材料的自然属性以及其与其他综合材料结合产生的特殊效果,来表达个人对都市空间的印象和情感。 笔者相信随着纸质材料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化,纸质材料在当下艺术的发展中具有极大的扩展空间。材料自身所代表的情感及其可塑性势必会通过艺术家的介入和加工,表达出更多丰富的艺术情感。笔者受制于时间和能力的限制,对于这方面的尝试也是浅尝辄止,但我相信纸质材料有着无可限量的未来等着我们共同去探索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