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药学论文 >

肺栓塞呼吸内科临床诊治及治疗效果分析

更新时间:2019-11-12
所需金币0 [1金币=1元] 资料包括:原始论文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在线咨询
文档格式:doc/docx 全文字数:2200 ↓↓立即下载全文 **温馨提示**
以下仅列出文章摘要、目录等部分内容,如需获取完整论文资料,或原创定制、长期合作,请随时联系。
微信QQ:312050216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扫一扫 扫一扫
肺栓塞呼吸内科临床诊治及治疗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总结并归纳呼吸内科临床诊治及治疗对肺栓塞患者具体的效果。方法:从我院2013年6月~2016年6月,选取60例肺栓塞患者,对患者的治疗前后临床各项指标以及心电图异常率进行研究。结果:在60例肺栓塞患者中,患者在接受治疗前的异常发生率为88.33%高于治疗后的5.00%,并且治疗后与治疗前的各项数据相比,呈现较为优异的状况,而且两者之间相差较大,而P<0.05,数据从统计结果思考,具有参考价值。结论:在治疗肺栓塞患者时呼吸内科临床诊治及治疗具有更高的效果,使患者的各项指标得到明显改善,可以被推广应用。
【关键词】肺栓塞;呼吸内科临床;诊治;治疗效果;分析
 
肺栓塞是一种由于在体循环的过程中各种栓子脱落,使其造成肺动脉以及分支的阻塞,最后引起肺循环障碍,在脱落的血栓中,其中最为常见的肺栓子为血栓,血栓所导致的肺栓塞也被称为肺血栓栓塞,患有此类病症的患者,常会发生不明原因的虚脱,并且面部颜色异常苍白,出冷汗,甚至会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患者也会由于缺氧症状,导致焦虑不安、恶心以及昏迷等。脱落栓子的主要类型为,血栓、脂肪栓、静脉血栓、羊水以及细菌栓等,静脉血栓的形成条件为血流淤滞以及静脉血管壁受到损伤等,动脉栓塞较大时,患者会出现急性右心衰竭的症状,严重时会出现死亡。患者发病后,肺组织的供血量不足,使肺组织坏死,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影响,所以为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我院对60例肺栓塞患者进行呼吸内科临床诊治及治疗,并且对各项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对此方式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并在研究过程中取得一定的成效[1]
  1. 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在本院选择2013年6月-2016年6月期间内的肺栓塞患者总计60例,患者的诊断结果符合肺栓塞指标。其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26例,共计60例,患者年龄分布在35岁到72岁之间。最大年龄72岁,最小年龄35岁,中位年龄在(51.25±4.81)岁,所有参加研究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且进行相关的心电图检查以及抗凝治疗,然后对比患者在各项指标,p值大于0.05,数据从统计结果分析,不具有意义,具有比较价值。
1.2操作方式
患者的检测设备为FX-4010型由福田公司生产的12导同步心电图检测仪对60例肺栓塞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主要的治疗方式为,溶栓联合抗凝治疗,使用尿激酶与生理盐水相融合,作为溶栓药物,通过静脉滴注的方式对患者使用,在溶栓治疗后,对患者的凝血时间进行测定,在患者恢复正常后,使用3000IU的肝素进行抗凝治疗,在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呼吸进行观察,包括血液情况以及心率变化。
1.3判定方式
在评估前后,需要对患者心电图的异常情况进行评估,主要对心电图以下几点内容进行评价:
①S波是否在I导联中存在。
②III导联中存在Q波。
③VI导联中存在T波倒置的现象。
临床各项指标的主要内容为,患者的血氧分压情况、二氧化碳分压情况等。
1.4统计学处理
60例肺栓塞患者的研究数据均输入至SPSS17.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有效处理,心电图异常例数以率作为表现形式,检验方式为x2检验,临床各项指标以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现,检验方式为t检验,结果显示,P<0.05,便形成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在60例肺栓塞患者中,在接受治疗前出现异常现象的患者为53例,异常率为88.33%,在接受治疗后心电图异常的患者为3例,异常率为5.00%,并且两组患者的各项数据相比,患者在治疗前后的数据呈现较为优异的状况,x2=83.7054.P值小于0.05,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指标时,呈现较为优异的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1  治疗前后患者的治疗前后各项临床指标的对比
项目 例数(n) 血氧分压(mmHg) 二氧化碳分压(mmHg)
治疗前 60 38.59±2.65 37.95±5.54
治疗后 60 26.57±1.79 30.15±4.25
t值   29.1148 8.6529
P值   0.0000 0.0000
 
  1. 讨论
在临床中,根据栓子的大小以及动脉的堵塞程度,在临床上有着不同程度的体现,肺栓塞主要的特点为起病突然以及脑部缺氧等,患者会由于各种不知名的原因,自身会陷入虚脱状态,面部会出现冷汗,产生呼吸困难、胸痛以及咳嗽等症状,甚至会产生晕厥。脑部缺氧的主要症状为,患者会感觉到焦虑以及恐惧等负面心理状态,甚至会出现抽搐以及昏迷。患者发生疼痛的部位为胸部、肩部以及颈部等,根据栓子的大小以及部位,表现的临床表现也各有不同[2]
肺栓塞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治疗,致死率较大,对此类疾病进行检查时,心电图是其中较为常见的检查方式,具有简单、快捷的检查特点,对心肺血管疾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对于设施不完善的医院来说,心电图的实用性更强,通过心电图检查,可以有效的对患者心肺各项功能进行了解,为下一步的治疗提供有效凭证,在治疗方式上,采取溶栓联合抗凝治疗,可以取得较为有效的效果。
在本次的研究过程中,对患者采取呼吸内科临床的治疗与检查,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后,然后给予溶栓联合抗凝治疗,对患者的病症进行治疗,在患者接受治疗后,患者心电图的异常率明显低于治疗前的异常发生率,由88.33%降为5.00%,患者的临床各项指标也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血氧分压由治疗前的(38.59±2.65)降至治疗后的(26.57±1.79),呈现较为优异的状态[3]
此项试验中,根据研究结果显示,统计结果具有参考意义,对于肺栓塞患者来说,呼吸内科临床的治疗与检查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异常发生率,值得广泛应用,提升患者治疗效果[4]
参考文献:
  1. 张崴,刘艺伟.肺栓塞呼吸内科临床诊治及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11):333.
  2. 赵双锁,王惠霞.尿激酶及瑞替普酶溶栓治疗肺栓塞的效果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21):11-12.
  3. 王保龙,刘彦玲,马莹等.肺栓塞呼吸内科临床诊治方法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17):82-82.
[4]廖富林.肺栓塞呼吸内科疾病的临床治疗方法[J].大家健康(上旬版),2017,11(1):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