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影视新闻传播 >

论戴锦华的电影批评

更新时间:2022-11-07
阅享价格80元 资料包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QQ在线咨询
文档格式:doc/docx 全文字数:5100 温馨提示
以下仅列出文章摘要、提纲简介,如需获取全文阅读权限,或原创定制、长期合作,请随时联系。
微信QQ:312050216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扫一扫 扫一扫
论戴锦华的电影批评

摘 要

戴锦华作为当代中国电影批评的领军人物,其电影批评理论扎实、论述翔实、内容充实,在电影批评方面卓有建树。其思想体现出传统学院派知识分子的精英意识与置身于大变革时代的创新精神。其电影批评文本呈现出个性化、诗意化的特点,是值得深掘的批评文本。

本文通过文献的收集和整理,力图从多个角度切入、还原戴锦华电影批评的全貌,对戴锦华电影批评思想进行整体提炼和把握。同时,将戴锦华的电影批评的形成过程放置在中国电影批评发展的大背景序列之中加以考量,力图感知中国电影批评发展的经验与方法、坚守与借鉴、意义与局限,并对其不足之处进行客观的反思。

本文主要围绕四个问题对戴锦华的电影批评进行研究:戴锦华电影批评的主要内容、戴锦华电影批评的技术性特质、戴锦华电影批评的批评路径、戴锦华电影批评的成就与局限。

戴锦华的电影批评,总体来看,内容驳杂。主要包括:对作家电影的解读、对女性形象的划分、精神分析视角的解读以及对电影及电影文化的探讨。而且,在戴锦华的近百篇影评中,这几种批评方法占有极大的比重,可以看出批评者对其的青睐与倚重,通过对以上批评内容的总体把握,能够梳理出戴锦华电影批评的写作脉络与发展历程。

电影批评与文学批评、艺术评论不同,电影批评针对的是动态的画面进行评述,而非静态的文字或画卷。因此,电影批评要求批评者具有极高的专业素养,能够从镜头的摇移、图像的变幻、色彩的深浅、光照的明暗中感知电影的内在意蕴。而如何将专业性的电影语言与评述性的影评语言相结合,戴锦华的电影批评文本给出了示范性的答案。戴锦华的电影批评文本中,既有对电影文本专业性极高的评点,又将批评家的适度间杂其中;既有对电影潜在语言的详尽解读,又能恰到好处地表达自己的独特观点。在进行电影批评写作的过程中,将电影批评理论与电影文本进行深度融合,让电影批评文本显得专业度极高而不具艰深滞涩之感,展现了批评家的理论功底与写作水平,堪称评点结合、技融于道的典范。

戴锦华的电影批评,个人风格极强。究其原因,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其一,对批评对象的独特命名,如对中国代际导演的命名、对中国电影发展情况的命名等等,这在戴锦华的电影批评中屡见不鲜,而她的论述也正是基于这些命名展开,直指问题的核心,更具个性特征。其二,是其充满文学色彩的论述方式。其电影批评文本,语言华丽、意象繁复、修辞精当,在诸多电影批评文本中独树一帜。其三,是其充满矛盾、怀疑、犹豫的悖论式表达。不确定的表达带来的是论述者立场的模糊化。通过对戴锦华电影批评风格的深入研究,进一步感知其批评文本的魅力与深度。

戴锦华作为一位饱受赞誉的批评家,其电影批评的成就固然光辉灿烂、值得欣喜、发人深省。但我们也应理智地看到,其电影批评文本中同样存在着诸多瑕疵,而这些不完美之处,恰恰反映了以戴锦华的代表的学院派知识分子影评的弊端与短板,是值得引起研究者注意并反思之处。在不断地反思中,中国电影批评方能寻得启示,得到启发,走出困境,走向未来。

关键词:戴锦华 电影批评 批评话语 批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