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影视新闻传播 >

李达康现象的传播学解读

更新时间:2018-12-21
阅享价格80元 资料包括:原始论文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QQ在线咨询
文档格式:doc/docx 全文字数:12400 温馨提示
以下仅列出文章摘要、提纲简介,如需获取全文阅读权限,或原创定制、长期合作,请随时联系。
微信QQ:312050216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扫一扫 扫一扫
李达康现象的传播学解读

《人民的名义》自2017年3月28日在湖南卫视开播以来,这部以反腐为题材的电视剧就一路飘红。首集全国网收视率2.41,播至第40集时,《人民的名义》在CSM52城市网创下5.773%的单集收视率,同时也刷新了近十年省级卫视收视的最高纪录。[1]开播76天,全网累计播放量为229亿。[2]在这部电视剧全线爆红的同时,剧中人物李达康也意外走红。社交网络上不断涌现以“达康书记”为主题的表情包和拼接视频,李达康还收获网友自制的“darkcom”和“.com”的英文名。全网关于李达康的讨论热度超过了剧中其他角色。
李达康作为该剧的配角,却意外超越主角受到观众的广泛关注。社交网络上关于李达康的讨论持续攀升,与其有关的话题热度也居高不下,在该剧已然成为现象级电视剧的同时,网络用户对李达康这一角色的讨论和再创作也形成了相应的“李达康现象”。本文通过研究李达康现象来了解其缘何成为“现象级”,进一步分析李达康现象的社会意义,并对文艺作品中的官方话语如何实现预期的传播效果提出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