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舞蹈学论文 >

浅析中国舞蹈在电影中的应用与审美价值

更新时间:2019-12-12
所需金币0 [1金币=1元] 资料包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在线咨询
文档格式:doc/docx 全文字数:8400 ↓↓立即下载全文 **温馨提示**
以下仅列出文章摘要、目录等部分内容,如需获取完整论文资料,或原创定制、长期合作,请随时联系。
微信QQ:312050216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扫一扫 扫一扫
浅析中国舞蹈在电影中的应用与审美价值

第一章:电影舞蹈的内涵--------以舞表意

舞蹈这种艺术形式不仅美化了人们的肢体语言,而且可以生动刻画人物性格、思想甚至人物内心深处细腻的感情。电影中舞蹈元素的引入,更是反映出编剧或演员的审美情感。通过舞蹈元素的引入来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烘托其内心情感。舞蹈也成了电影中主角一种独特的沟通语言,并从中折射出电影的思想内涵。电影通过舞蹈来表达内心的情感色彩,而这种通过舞蹈元素给观众带来的内心深处的震撼是其他艺术技巧无法比拟的,而这就是电影作品中舞蹈艺术的魅力所在,通过简单的肢体语言来诠释人物内心复杂的情感波动。

(一) 电影舞蹈与舞台舞蹈

依据舞蹈的目的和作用来划分,舞蹈可分为生活舞蹈和艺术舞蹈。在此笔者着重分析艺术舞蹈。艺术舞蹈是指专业和业余舞蹈家,通过对社会生活的观察、体验、分析、集中、概括和想象,进行艺术的创造,从而产生出主题思想鲜明、情感丰富、形式完整的典型化的艺术形象,由少数人在剧场或广场表演给广大观众欣赏的舞蹈作品。艺术舞蹈主要是在专业化的正规剧场进行,具有专业性、艺术性、观赏性的主要特点。按照舞蹈的假定性与逼真性来划分,艺术舞蹈又可分为舞台舞蹈和电影舞蹈。

1. 电影舞蹈

电影的传统物质载体是将演员的表演通过科技的方法摄制在胶片上,如今可用数码技术拍摄存储于卡中,然后用电光在银幕上放映出来。画面的更迭、镜头的组接——蒙太奇是其主要的艺术表现手段。电影艺术源于现代的科学技术与戏剧艺术的结合。电影艺术表现技巧的发展,突破了舞台时空的界限,可以在无限自由的时空转换。电影镜头既可以再现千军万马的宏伟景象,又可以细腻地表现一个人的内心世界,甚至能把人物一个眼神的变化或脸部肌肉的表情清晰地用特写镜头展示出来。它既可以表现人物当前现实的生活,也可以表现过去或未来的世界,还可以把存在于人物头脑中的想象或是内心的隐秘活动用画面披露出来,

以具体的形象呈现在观众面前。

2.舞台舞蹈

根据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方法和塑造舞蹈形象的功能,舞台舞蹈可分为抒情性舞蹈、叙事性舞蹈、戏剧性舞蹈(或称舞剧)三类。舞台舞蹈能够借助舞台这一空间,完整而又直观地展现出舞蹈这种艺术表演形式带给人的艺术享受。笔者通过一些经典的舞台舞蹈的解析,来说明舞台舞蹈的独特魅力。

3.电影舞蹈与舞台舞蹈的区别

电影舞蹈又在很多方面区别于舞台舞蹈。(一)电影中的舞蹈可以突破舞台的局限,通过时空的组接、转换来表现作者想要抒发的情感。舞台上舞蹈则是演员在舞台上表演,通过与乐、舞台背景设计相结合,演绎一段完整的故事或直接抒发作者想要抒发的情感。(二)电影中的舞蹈不需要完整地展现舞蹈的全部,仅仅通过一些动作的链接,观众即可知道导演想要表达的含义。电影中的舞蹈通过一些精美动作的链接,更多的是刻画人物的一种人生姿态,以舞传情,表达人物复杂多变的内心世界或人物的性格,具有极强的娱乐观赏性。舞台上的舞蹈需要完整的动作与情感的结合,以及舞美、灯光、道具等的配合来表达导演的意图。(三)电影中的舞蹈与舞台上的舞蹈感情交流方式不同,由此产生出的审美感受与艺术感染力也就不同。舞蹈交流由于传播方式的不同,分为直接的交流和间接的交流两种方式。舞台上的舞蹈就是观众与舞台演出的直接交流,舞蹈的直接交流是一种动态的结构。演员在舞台上表演、观众在舞台下观赏,舞台上发出的信息直接传导给舞台下的观众,而舞台下的观众接收到的信息也就当即反馈给舞台上的演员。这种信息相互间的直接交流,会大大促进彼此艺术创造想象力的活力,从而产生出舞蹈审美创造的愉悦享受。这也就是舞台上的舞蹈演出,比电影或录像中的舞蹈具有更大的艺术魅力的奥秘所在。间接地交流,是指观众欣赏摄制或录制胶片、录像带或数码卡上舞蹈演出的影像,由于缺少像观看舞台演出时那种情感信息的直接交流,往往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弱艺术感染力的效果。但是,观看电影和录像,可以根据需要反复观看,还可以选择某一部分、某个片断观看,或以慢速度播放,使观众看清楚每个舞蹈动作语言的结构组成。这样,就有可能使观众观赏舞蹈从感性阶段,很快地进入到理性的感知和分析阶段,从而能对这个舞蹈作品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进一步的体会。因此,无论是舞台上的舞蹈还是电影中的舞蹈,都拥有其自身的欣赏优势,喜欢和选择哪一种舞蹈形式来欣赏,在很大程度上还是要取决于艺术欣赏者的兴趣和爱好。因此,选择舞蹈去诠释艺术家、编导或导演的艺术奇想,或者是艺术创造,是有其深刻审美原因的。舞蹈作为一种象征着美的艺术,可以充分地运用身体语言去诠释人类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笔者认为,舞蹈之美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包含并体现了人类永恒的情感世界,演员将情感融入到每个动作之中,就赋予了舞蹈以生命。舞蹈艺术是运用人体动作的舞动来传情达意的,“情”是舞者赋予舞蹈作品以蓬勃活力的魂。因此,无论是舞台上的舞蹈还是电影中的舞蹈,只有舞蹈演员将真挚的情感融入每一个舞蹈动作之中,以心动舞、以舞传情,才能创造出一个真正的情感世界,也才能创造出真正的舞蹈艺术。无论是舞台上的舞蹈还是电影中的舞蹈,都有不同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作用。舞蹈艺术存在的根本意义和价值在于,它是社会发展中人们的生存方式和自我完善方式的不断显现,这也是我们认识舞蹈艺术的一种文化观念。无论是舞台上舞蹈还是电蹈,它的艺术魅力对社会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人们用它来表达和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寄托理想与愿望。它也更好地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也一再显现出其独特的社会文化功能。

(二)电影中舞蹈的存在方式

1.通过舞蹈讲述电影

在电影《雨中曲》中,踢踏舞的精彩场面经常出现,尤其是凯利•金在雨中独舞的那段,他边跳舞边唱着《Singing In The Rain》,堪称舞蹈电影的经典,这也代表了好莱坞舞蹈电影的巅峰水准。其并不需要耀眼的灯光抑或奢华的舞池,更不需要别致高贵的服饰,而只需要一场够大的雨水,一把雨伞,舞者在憧憬着爱情的雨中舞起令人神往的爵士踢踏舞。这时候,舞者已经陶醉在这爱情渲染的雨水中了,在这种氛围下,舞王的舞姿显得更加洒脱自然,实现了舞者与音乐的水乳融合,音乐的气氛与凯利•金的舞技遥相呼应,已经达到了舞者与音乐合而为一的最高境界,实在是一部经典的踢踏舞影片。

2.通过电影讲述舞蹈

电影《中央舞台》从专业的角度来看,应该算得上史无前例的舞蹈电影题材。影片中的演员全部来自于纽约舞蹈学院,都是受过专业训练的舞蹈演员。由于这部电影主要讲述的是芭蕾舞,所以挑选的这些舞蹈演员也是主修芭蕾舞的。影片从古典芭蕾舞演起,包括《天鹅湖》《胡桃夹子》,最后到现代芭蕾舞。影片讲述了一群才华横溢的舞蹈学生为了能够在“中央舞台”找到一片自己的立足之地而不懈奋斗的励志故事。孩子们为了自己的舞蹈梦想,为了出人头地,为了在激烈竞争的舞蹈界中脱颖而出实现自己的明星梦,他们互相友爱,刻苦学习,不懈努力着。为了最大程度上达到影片的真实性,导演尼古拉斯•希特纳聘用了专业的舞蹈演员,影片中许多高难度的舞蹈镜头都由这些专业演员完成。通过赏析电影,观众可以更好地走进舞蹈演员的真实世界,感受其奋斗的艰辛,而且还可以欣赏其美妙的舞姿与激情。

(三)电影中舞蹈的艺术成就

说到舞蹈,人们大多会联想到印度电影中的舞蹈画面。载歌载舞是印度的宝莱坞电影与美国好莱坞电影抗衡的最大资本。经过几十年的蜕变,印度舞蹈已经告别了过去那种小规模

的双人舞,取而代之的是更为华丽的大规模群舞,如印度非常成功的商业动作歌舞电影《夺面煞星宝莱坞》。该电影由法拉汗•阿克塔尔编剧兼导演创作,印度实力派明星沙鲁克汗出任主演,在许多国家放映并获得了普遍认可。

第二章:中国舞蹈与电影“惺惺相惜”的融合

一、中国舞蹈与电影的结合特征

1.影片中大量的“舞与武”

在古装题材的电影中,尤其武侠片,我们经常会看到飞檐走壁的武林高手,他们疾步如飞,腾空挪步,我们时常会陷入到一种似武即舞的困惑。因为舞蹈与武术有着很深的共同渊源,其在原理上有着相通之处:虚实结合、形神兼备、动静分明、刚柔并济,可以说它们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如在李安的电影《卧虎藏龙》中,武打画面宛如舞蹈,整体的武术氛围都比较悠远朴实,如梦幻般飘逸,毫无浮夸之气。尤其是俞秀莲与玉蛟龙的对打画面,干净利落,毫无雕饰,空灵飘逸,再搭配上鼓点,给观众带来了一道武舞合一、似武即舞的视觉盛宴,从而吸引了观众的眼球。

2.影片中的“舞与人”

通过加工提炼的舞蹈艺术形式不仅美化了人们的肢体语言,而且可以生动刻画人物性格、思想甚至人物内心深处细腻的感情。电影中舞蹈元素的引入,可以反映出编剧或演员的审美情感。贾樟柯的电影就做到了这一点,他的电影被人们誉为平民化的影视史诗。其通过舞蹈元素的引入来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烘托其内心情感。舞蹈也成了电影中女主角一种独特的沟通语言,并从中折射出贾樟柯电影的思想内涵。其电影代表作《站台》的后半段,镜头中最常出现的一个画面就是一位女子在独舞,她通过舞蹈来表达内心的无可奈何,而这种通过舞蹈元素给观众带来的内心深处的震撼是其他艺术技巧无法比拟的,而这就是电影作品中舞蹈艺术的魅力所在,通过简单的肢体语言来诠释人物内心复杂的情感波动。

二、中国舞蹈与电影的结合类型

1.以舞蹈为主角的电影-------------以陈凯歌《霸王别姬》为例

歌是中国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早期的作品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在他的作品中,中国元素的运用极其丰富,当然也不会放过带有中国浓郁色彩的舞蹈,在电影《霸王别姬》中就充分运用了中国传统戏曲的魅力。陈凯歌的作品《霸王别姬》为他带来了极大声誉,剧本好、演员演技精湛。这部电影中,通过新旧社会交替期几位京剧演员的命运,展现了一个宏大的历史时期,强调对人性的剖析,批判非人道社会的现实。在电影中,男主角之一的且角程蝶衣有多段戏曲舞蹈表演,有投入陶醉的演出、有生命中的最后绝唱“贵妃醉碎酒”中似醉非醉,舞舞台上的快速旋转最后仰卧舞台上的镜头非常惊艳。霸王别姬,悲情自刎,告别这个喧嚣非人道的世界。虚幻与现实让程蝶衣难以自拔,他用自己对艺术的执著,对人生的无奈走完了悲剧的一生。看完电影人们会禁不住长叹“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2.中国舞蹈为点缀的电影—————以张艺谋《十面埋伏》为例

张艺谋导演可以称得上华语影视圈中电影导演的典范之一。在他创作的电影中,舞蹈元素运用得惟妙惟肖。如电影《十面埋伏》中的很多场景似武即舞,真是唯美的神来之笔。影片开始,刘德华与章子怡以舞会武:刘德华借助豆子来击响羯鼓,而章子怡则通过长袖来将鼓鸣响,一动一静,将飘逸的舞蹈同铿锵的武术融合在一起,演绎出舞蹈般的比武场景,也彰显了中华武术的美感,扣人心弦。之后金城武与章子怡在荒野被官兵围堵,一攻一

守,一进一退,镜头也跟着有节奏地移动,实现了双人舞与集体舞的完美互动,很有舞蹈的韵味。诸多的艺术门类中,有哪门艺术,人们一提起来就觉得是美的,而且美的展现并非他物,而是自身的人体及其情感支配下的动作呢?毋庸置疑,答案是舞蹈艺术。舞蹈通过节律化、造型化和表情化的人体来塑造艺术形象,表现舞蹈家所认知的生活及其由生活激发的情感……1994年版的《中国舞蹈词典》中对舞蹈这样定义:“舞蹈是艺术的一种,是以经过提炼、组织、美化了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着重表现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表现手段难以表现的人们内在深层的精神世界——细腻的情感、深刻的思想、鲜明的性格,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以及人自身内部的矛盾冲突,创造出可被人具体感知的生动的舞

蹈形象,以表达作者(编导和演员)的审美情感、审美理想,反映生活的审美属性。”由此可见,舞蹈是由人的身体和人的情感相互依托的艺术形式,没有人的身体及其动作的展示,情感的表达就没有了依托,而没有强烈的情感表达,舞蹈也就没有了灵魂。纵观张艺谋的艺术实践,舞蹈一直和他有着不解之缘,舞蹈总是在张艺谋的影片里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并很好地表达出了张艺谋的导演意图。

三、电影对中国舞蹈艺术的延伸

1.舞蹈丰富电影梦境

如果说舞蹈能够丰富电影的梦境,那么张艺谋的影片中这种梦境更多地表现在民俗元素的展示上。民俗元素是张艺谋电影的一大标签。其中,将文化独特性极强的民俗形式,安放在戏剧焦点上,大大强化了民俗表现的张力,并将剧情气氛渲染得淋漓尽致。这一点,是老谋子不同凡响的地方。《红高粱》中的颠轿——上下左右大幅度的颠和悠,火暴,富有律动。如此动态中主人公的初次亮相给观众以独特而强烈的印象,过目不忘。同时,人物戏剧感情的急剧起伏,在这奇特、强烈的律动中,顺理成章地展现和推进。轿中人、抬轿人,颠的和被颠的,在“颠”中达成了一种超乎常态的特殊交流,以至迅速推进到恢弘的“野合”,我们丝毫不觉得唐突,反而折服于酣畅淋漓的必然!那是一场充满激越的叛离与激情的交合,从压抑的底层生命迸发而出。它多重的象征远远超出了寻常的性爱,如果以一般性的常态生活叙事来表现,很难想象如何能如此快速地大开大合达到这等境界。很显然,这是诗。诗性的视觉表达,似乎不能不诉求于高度概括的舞蹈形式!如何使舞蹈在电影中得到恰如其分的运用,从而取得出人意料的效果?《黄土地》中张艺谋任摄影的安塞腰鼓场景的拍摄,是其神来之笔。满眼黄土地充塞画面,在炎热的太阳底下单调地延伸。人们生息于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有一种天荒地老的压抑。只有偶尔远远飘来的“信天游”,透露出一些倔强的生机。然而,诚如鲁迅所说:不在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爆发。这个关于民族性的宿命的寓言,被张艺谋铺天盖地黄土飞扬的“安塞腰鼓”场面给出了一个极其经典的阐释。产生于这块沉木讷的土地上的这样狂放的舞蹈,证明着这块土地其实埋藏着巨大的激情。放在抗战的大背景下,触动着延安秧歌运动的记忆,使我们从一个独特的角度,理解着为什么这块土地有那么久远的历史生存,为什么她是不可征服的。

2.舞蹈暴力美学的呈现

电影暴力场面的审美,到吴宇森手里,成为系统化的暴力美学。到李安、张艺谋武侠电影的手里,则进一步被充分赋予了东方美学情调。武与舞,构成了暴力美学在庄禅意境下呈现出的视觉盛宴。毕竟是大才。在商业运作的压力下人文关怀退却了的张艺谋,在武侠电影暴力美学的拓展上,仍然令人刮目相看。舞蹈表现,在这里运用得更娴熟了。比如,《十面埋伏》的许多场景,是武,更是舞。依然是唯美的精心制作,《十面埋伏》开首一场,章子怡与刘德华“以舞会武”,可进入新经典之列:刘德华用豆子击鼓,章子怡扬起水袖鸣鼓,一静接一动,将舞蹈的妙曼与武术力度的铿锵融为一体,拍出舞一般的比武,展示了中国武打的美感,悦目而典雅。随后盲女、捕快二人在花地上被官兵围捕,一逼一退,镜头有韵律地移动,引发出双人舞与集体舞互动的节奏,颇有舞剧精彩舞段的韵味。

3.电影语言对于中国舞蹈语言的拓展

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因电影技巧的引入,给舞蹈表现带来了新的境界。如何通过镜头的推拉摇移,通过蒙太奇的节奏与结构,通过形式化的视听语言,叙述故事、塑造人物、表达感情,这是电影表现的本质。移花接木,在《大红灯笼高高挂》里,则转变成了舞台手段的体现。从头至尾立于台端的“点灯杖”,给旧社会权势威严以视觉化象征;那面扭曲的穿衣镜前二太太揽镜自舞,将二太太心态的扭曲直观地呈现出来;“麻将舞”中,将主角们占据的首桌设计为一枚巨大的“骰子”,通过夸张的视觉符号,使主角们当下的钩心斗角,被牌局变易的影调所笼罩,从而让观众伸展出更多联想。《大红灯笼高高挂》将京剧、红灯笼、麻将、锣鼓点等具有强烈视觉或听觉效果的中国文化象征符号,通过电影视听语言构造技巧的转化,与芭蕾艺术元素达成非常自然的融合。它不是简单地将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搬上舞台,而是吸收影视艺术经验,转化到舞台上的一次新的艺术创造的尝试。正如张艺谋所说:“中国芭蕾要发展,应该‘走出来’,打破原有的模式,吸纳更多的表现形式与更多的各方人才,强化与注重其社会效果,与大量的观众发生更直接的交流与关联。否则谈不到生存,更谈不到发展。”从张艺谋对舞蹈的运用,可以看出艺术总是在相互融合中发展的。融合、转化,再在新的平台上重建新的自我认同。把握这一点就能够将舞蹈在电影中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舞蹈元素与艺术风格,二者具有互补性和调节性,舞蹈元素的选择必须考虑电影的整体风格,但是不同的舞蹈元素同时也会给电影的风格带来影响。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舞蹈元素与电影风格之间结合的典范形式。

4.典雅英雄式的中国舞蹈电影

我国的舞蹈电影,从时间上来看,起步较晚; 从类型上看,由于受到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典雅英雄式的舞蹈类型上。特别是蜚声国际的张艺谋导演,在古典英雄舞蹈方面,更是极其青睐和擅长。在他的电影作品中,《英雄》 《十面埋伏》等都有着浓烈的舞蹈元素印迹,这些舞蹈元素不仅给观众带来了美好的视觉感受,而且使影片的内容更加立体、人物形象更加饱满。中国古典舞历史悠久,融合了多种元素,如武术、戏曲等,我国第一部舞蹈电影应该是 1905 年的 《定军山》,它既是近代中国的第一部电影,也同样是中国舞蹈电影的起点。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电影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电影的拍摄手段、拍摄方式不断丰富,技术不断完善,中国的第五代导演也开始崭露自己的创作才华,中国电影开始崛起。舞蹈元素和歌舞电影开始被越来越多关注和引入,并且出现了一些经典优秀的作品,例如我们之前提到的 《如果•爱》 《十面埋伏》 《英雄》等影片,成为中国电影发展史上具有代表意义的作品。

第三章、电影中的中国舞蹈对影视作品的推动作用

一、突出了影视作品的风格特色

由于地理位置,生活环境和生活习俗的不同,各个民族的舞蹈审美和舞蹈风格都不尽相同。特别是对于那些擅长歌舞的民族来说,他们的舞蹈特征更加鲜明和独特,如果能将这些舞蹈滲透到影视作品当中,就更能体现影视作品的风格和民族特性。此类影视作品在国内外都不乏许多成功的例子。我国有一部根据少数民族传说改编的老电影《阿诗玛》,就是通过歌舞的表现形式来表达对坚贞不渝的爱情的赞颂。这部电影中极少对白,所有故事情节和和人物感情都是通过舞蹈和歌声来表现的。电影中舞蹈的运用使电影的表现力更加饱满,同时也体现了少数民族的风俗俗和文化特点。在这部电影中,火把节上人们的共舞,阿诗玛被强行订

婚时的男子群舞,在体现地主恶霸的酷剥削的同时,也表现了丰富的民族风情。这些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反映出影视作品的时代背景

一部作品的时代背景特征可以通过多种元素来展现,例如场景的布置,人物的装扮等等。而电影舞蹈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展现电影作品的时代特征和历史背景。在强调剧情的历史性的同时,也给观众带来艺术审美的享受。这类作品不仅深受导演们的热爱,也博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例如《杨贵妃秘史》这部作品中,。多次展现了具有汉唐民族特色的舞蹈,例如“清舞”、“胡旋舞”等等。直观的向观众展示了唐朝盛世的奢华的民族风情和历史背景。对作品主题的表现起到画龙点点睛的作用。此外,这些唐朝舞蹈在反应作品时代背景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增加了影片的真实性。而在现代张艺谋导演拍摄的《红高梁》这部作品中,体现又是不同的民族风情和历史背景。影片女主人公出嫁时,出于风俗轿夫们刻意颠轿的那段,虽说舞蹈很粗糙、唱词也很粗俗,为观众展现了中国东北汉子特有的那种粗犷,在这些舞蹈和和唱词里面蕴含了很浓的中国当代东北特色和民族气息。观众在被那个段落逗笑之余也对中国东北民风民俗有更深的了解和更感性的认识。

三、是剧情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电影《十面埋伏》中的很多场景似武即即舞,真是唯美的神来之笔。影片开始,刘德华与章子怡以舞会武:刘德华借助豆子来击响羯鼓,而章子怡则通过长袖来将鼓鸣响,一动一静,将飘逸的舞蹈同铿锵的武术融合在一起,演绎出舞蹈般的比武场景,也章显了中华武术的美感,扣人心弦。之后金城武与章子怡在荒野被官兵围堵,一攻一守,一退一进,镜头也跟着有节奏的移动,实现了双人舞与集体舞的完美互动,很有舞蹈的韵味。以经过提炼、组织、美化了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着重表现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表现手段难以表现的人们内在深层的精神世界一一细的情感、深刻的思想、鲜明的性格,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以及人自身内部的矛盾冲突,创造出可被人具体感矢知的生动的舞

蹈形象,以表达作者(编导和演员)的审美情感、审美理想,反映生活的审美属性。”

四、刻画人物特征,渲染主题

《站台》中有一个这样的画面:当二勇与张军、崔明亮同乘一辆自行车的时候,张开双臂的张军做了一个想要飞翔的样子,自行车、人组成的整体让人容易想到这个电影是为了表现小人物在艰难里的不屈服和磨难,但是事实是电影中崔亮飘逸的动作和呆滞的表情,准确的阐述了这部电影的主题之一是处于困境中的任务的梦想与希望。想要飞翔的舞蹈动作刻面了崔亮在那种艰苦环境里朴实质朴的乐观以及不曾窒息的希望和梦想,这个飞翔的舞蹈动作也在观赏者心里埋下了渴望崔亮能够飞翔的种子,使观众对此电影更加心向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