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金融学保险论文 >

探讨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多大为适度

更新时间:2019-09-25
阅享价格0元 资料包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QQ在线咨询
文档格式:doc/docx 全文字数:2800 温馨提示
以下仅列出文章摘要、提纲简介,如需获取全文阅读权限,或原创定制、长期合作,请随时联系。
微信QQ:312050216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扫一扫 扫一扫
探讨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多大为适度

摘要:
外汇储备规模适度是数量管理的关键。我国的外汇储备在改革开放40年里增长了3000多倍,目前为3万亿美元,占全球外汇储备的28%,长期高居榜首。那么,我国外汇储备多大规模为适度?怎样科学地确定储备的适度规模?就成为困扰中国外汇储备管理的一个十分棘手的难题,本文以探求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为目的,采用西方经济学关于适度外汇储备的相关理论,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考虑主要的影响外汇储备的变量因素,得出了我国适度外汇储备规模的基本数据,力求为我国外汇储备数量管理提供依据与参照。
关键词:外汇储备适度规模数量管理


我国外汇储备从1979年8.4亿美元,到2000年的1655.74亿美元,到2014年的38430.18亿美元,再到2017年6月的30567.89亿美元,涨跌变化较大。一方面这是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我国外汇储备数量管理失控的表现。那么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保持在多达规模上为适度呢?
一、谨慎性动机的外汇储备需求
上世纪中叶,美国经济学家特里芬提出了比例分析模型。最早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接受。储备/进口(R/M)的比率在20-50%之间为适度,即一国的外汇储备最低应能支持至少3个月的进口对付汇的需求,标准值是应该能够满足3-6个月的进口付汇需求。根据我国2000-2016年的当年进口额的30%计算得到适度理论外汇储备额。结果是2000-2004年,外汇储备规模与进口额平稳上涨,水平较接近,因此,实际外汇储备额一直保持在适度理论储备额的3-4倍之间。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进行汇率机制改革,开启了人民币汇率市场化之路,之后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呈现快速上涨,最高时达到适度理论储备额的6.6倍。直到2014年下半年,我国外汇储备规模才首次出现月度环比下降的趋势,但由于进口额也同期下降,因此,实际外汇储备截至2016年底仍然高出理论适度外汇储备额6倍以上。
二、预防性动机的外汇储备需求
(一)美联储第十三任主席(1987-2006)艾伦·格林斯潘提出,外汇储备规模必须考虑到资本流动的需求,因此将外汇储备与短期外债余额的比值作为一国偿债能力的重要标志,国际警戒线是100%。根据我国2000-2016年的短期外债余额的3倍计算得到适度理论储备额(考虑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债务危机和热钱涌入等因素)。2001年开始,外债余额统计口径中,加入了三个月以内贸易项目下的对外融资余额,致使我国短期外债余额占总余额的比重,从之前的10%左右上升到40%以上。随后短期外债占比一路攀升,2011年已达到70%以上。可见,体现资本流动需求的短期外债余额,产生了对外汇储备的大量的返本付息的需求。结果发现,自2003年开始,实际外汇储备额与理论适度储备额呈现较大的偏离, 直到2016年已高出近2倍。
(二)前阿根廷财政部长P.Guidotti提出,外汇储备规模应能保证偿还一年内需要偿还的外债,即外汇储备/外债余额的比值体现一国外债清偿能力,国际警戒线是30%,一般在30-50%。取一个中间值,根据2000-2016年的外债余额的40%计算得到理论适度储备额,结果发现,实际外汇储备额已经严重偏离于理论适度储备额。不过应该注意,前文提到2011年起,短期外债(偿还期限一年)占比已达70%以上,而仍然使用惯例的40%已不合时宜,但即便是外债余额的70%甚至100%作为理论储备额,实际外汇储备仍然远高于适度水平,截至2016年底已高出短期外债余额5倍。
三、效用性动机的外汇储备需求
约翰逊Johnson (1958)指出,外汇储备量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可以反映一国经济规模对外汇储备量的需求。根据我国2000-2016年的GDP的25%计算得到理论适度储备量。结果对比发现,2000-2003年我国外汇储备低于理论适度规模。2004年我国外汇储备额加速上涨,实际额开始高于适度水平,2010年最高时实际外汇储备额与GDP之比达到47%左右。随后,由于GDP增速加快,该比例有所下降,但仍高于25%的适度水平。 综上所述,以单一比率来衡量的外汇储备适度规模标准看,我国实际外汇储备均远高于理论上的适度储备额。
四、基于IMF外汇储备充足性标准的分析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随着许多国家资本账户相继开放以及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性金融危机频繁发生,亚洲开发银行总裁黑田东彦呼吁有必要对目前美元主导的全球外汇储备格局进行改革,以确保全球金融稳定。在众多理论探讨中,一个重要的共识是认为外汇储备应达到足以防范金融风险和危机的规模。因此仅考虑单一比率单一因素来衡量一国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已远远不足以维持国际清偿力和抵御外部金融危机冲击。
2001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国际储备管理指导》文件中提出,强调外汇储备规模应达到防范金融风险、保持债务清偿能力、维持市场信心、提高干预外汇市场能力等,并以稳定国际收支平衡,抵御外部冲击为主的复合标准。随着经济和资本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使得一国的外汇储备面临的是双重需求,即包括本国企业和个人“藏汇”的内部需求,又包括进口、对外投资、偿还外债的外部需求,甚至会遭受国际投机资本的冲击。鉴于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1)在《外汇储备充足性评估具体建议》中指出,外汇储备充足率的风险加权计量法,该衡量法对应着四个核心指标,分别为短期外债、其他证券负债(包括中长期债务和股权债务)、国内流动资产 (以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作为其近似值)以及出口额作为导致外汇储备需求的四个主要因素。
鉴于我国目前属于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国家,根据IMF外汇储备充足性标准,计算得到2000-2016年的外汇储备充足性覆盖范围。与我国实际外汇储备额的对比,结果发现,2000-2001年我国的外汇实际储备规模处于充足性覆盖范围内,其余年份均远高于充足性标准的上限,即高于适度性规模。考虑到近年我国资本账户管制逐渐放松,IMF(2015)认为,如果一国放松资本管制,将会大大提高资本外流的风险,M2的权重应当相应上调,但不超过10%,据此计算,充足性标准可提高到2.8万亿。截至2016年底,我国实际外汇储备仍高于这一充足性标准。
可见,我国目前的外汇储备规模在世界范围内依然处于高水平, 考虑到制约我国外汇储备的因素, 目前要考虑的是: 第一, 必须控制我国外汇储备的过快下降。规范国际资本流动管理,持续打击“热钱”和恶意套利,防范资本外逃; 第二, 加强汇率预期管理,审慎稳健推进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和人民币国际化,防范汇率过度波动。通过提高汇率决策制定的透明度和可信度,建立平准基金,放缓资本项目可兑换等方式,防止大规模的短期资本过于频繁的跨境流动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货币政策和外汇储备带来较大冲击。第三, 建立监控机制, 对中国外汇储备的规模与适度值之间进行定期监测与测算, 维持中国外汇储备的规模, 使其始终处于适度的区间之内, 做到既可满足稳定国际收支平衡,抵御外部冲击的主要作用,又可降低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利用超额外汇储备在中国的经济建设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光友,罗素梅,外汇储备资产的多层次优化配置—基于交易性需求的分析框架[J],金融研究, 2014(9):18
[2]祝国平等,货币国际化进程中的最优国际储备规模[J],国际金融研究, 2014(3):21-31
[3]陈雨童等,基于多因素VAR 模型的外汇储备预测与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3(13):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