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金融学论文 >

互联网金融时代资本密集型旅游企业融资策略创新与探索

更新时间:2019-09-14
所需金币200 [1金币=1元] 资料包括:原始论文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在线咨询
文档格式:doc/docx 全文字数:41000 ↓↓立即下载全文 **温馨提示**
以下仅列出文章摘要、目录等部分内容,如需获取完整论文资料,或原创定制、长期合作,请随时联系。
微信QQ:312050216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扫一扫 扫一扫
互联网金融时代资本密集型旅游企业融资策略创新与探索

摘要


在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之下,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旅游产业作为我国的朝阳产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发展进步,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一支重要的力量。但是,我们也务必要意识到,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水平相较于构建旅游强国的目标与快速增长的旅游需求,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在许多方面面临着挑战。我国目前的客观情况是,旅游业已经逐步由劳动密集型向着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过渡,与此同时,也由资源驱动型逐步转化为创新驱动型产业,通过这些转变,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拓展旅游产品链条,这就对旅游集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横向上来说,应该从单纯的“吃、游”向着“吃、行、住、购、游、娱”多方面发展;从纵向上来看,由传统的单一的游览向着多元化、专业化的方向拓展,全面应对旅游产业结构与需求总量方面变化的影响下产生的新的挑战。
旅游互联网金融是以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为手段、实现旅游商务活动各环节的网上宣传、交易和管理的全过程服务。包括旅游基本信息和旅游商务信息的广告宣传、旅游及其服务产品的咨询洽谈、网上订购、网上支付、服务传递、意见征询、售前一售中售后服务管理及企业内部工作流程及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等。在我国,旅游互联金融网已经走过了十余年的发展历程,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这是旅游业和新兴技术二者充分结合的产物,对于全面实现旅游资源的共享与整合,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旅游经济进步,进一步满足旅游市场需求等具有重要价值与意义。所以,本文对我国的旅游互联网金融进行了探讨。
本文从相关背景入手,首先阐述了互联网金融的含义、特点、发展模式等相关理论知识;接着通过分析我国旅游业发展互联网金融的环境和基本情况,指出我国旅游互联网金融发展存在着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在线旅游行业规模较小、现代电子支付手段不健全、旅游互联网金融专业人才少等问题;然后又介绍了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旅游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概况,指出国外旅游业发展互联网金融对我国的经验和启示;最后结合前文分析提出我国旅游业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对策建议,期望本文的分析与探讨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对于国内相关领域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资本密集型旅游企业;融资策略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1
第一章 介绍 5
1.1 问题说明 5
1.2 研究目的 6
1.3 研究目标 7
1.4 研究的重要意义 7
1.5 研究假设 8
1.6 范围与局限 8
1.7 重要词汇的定义 8
第二章 文献综述 14
2.1 互联网金融与旅游企业发展的共性 14
2.1.1 旅游企业发展与融资瓶颈 14
2.1.2 互联网金融与旅游企业发展的共性 14
2.2 互联网金融与旅游企业融资路径拓展的实现方式 15
2.2.1 小额贷款是旅游企业融资路径拓展重要选择 15
2.2.2 众筹模式是旅游企业融资路径拓展的最佳选择 15
2.2.3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为旅游企业融资提供更多可能 15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6
2.3.1 互联网金融研究进展 16
2.3.2 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研究动态 21
2.3.3 企业发展战略研究动态 26
2.3.4 研究评述 28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0
3.1 文献综述法 30
3.2 SWOT定量分析法 30
第四章 发现结果 31
4.1 我国资本密集型旅游企业的发展现状及 SWOT定量分析 31
     4.1.1 我国资本密集型旅游企业的发展现状 31
     4.1.2 我国资本密集型旅游企业发展的SWOT定量分析 34
4.2 国外资本密集型旅游企业互联网金融的经验借鉴 39
4.2.1 国外旅游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概况 39
4.2.2 国外旅游业发展互联网金融的经验和启示 42
4.3 我国资本密集型旅游企业发展战略选择 44
     4.3.1 政府大力扶持,营造旅游电商良好环境 44
     4.3.2 企业精准定位,开创旅游电商良好局面 45
     4.3.3 加强风险管控,打造旅游企业融资平台 46
     4.3.4 学校融合教育,培养旅游电商优秀人才 47
     4.3.5 企业深谋远略,培育旅游电商知名品牌 48
     4.3.6 加强银企合作,保证电子支付安全规范 48
第五章 结论 50
参考文献 51
致 谢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