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会计财务管理 >

ST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研究

更新时间:2023-05-30
阅享价格200元 资料包括:原始论文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QQ在线咨询
文档格式:doc/docx 全文字数:39000 温馨提示
以下仅列出文章摘要、提纲简介,如需获取全文阅读权限,或原创定制、长期合作,请随时联系。
微信QQ:312050216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扫一扫 扫一扫
ST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研究

摘 要


在我国证券市场上,存在一项独有的制度,即ST 制度,专门用来管理上市公司的退市,对于企业而言,被ST代表着企业面临着“摘牌”退市的风险,企业的形象也会受到一定的损伤。一旦“摘牌”,意味着企业无法面向公众募集资金,企业的发展自然会有极大的限制性。而一般ST公司很难在亏损后的第一个会计年度依靠主营业务扭转颓势,如果不通过盈余管理的一系列操作就难以保壳。因此,出于保壳上市的强烈动机,ST公司常选择盈余管理行为来影响公司利润,隐藏真实经营状况,从而“摘帽”成功。
本文选取医疗健康行业中利用盈余管理“摘帽”的*ST海投作为研究对象,*ST海投经历了2016、2017连续两年亏损后在2018年被实施*ST,通过盈余管理在2019年成功转危为安。文章首先梳理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关于盈余管理的研究,深入了解盈余管理的概念、动机和手段,并对ST制度进行介绍,对当前我国ST企业“摘帽”概况进行统计分析。再根据相关理论和数据对*ST海投进行案例分析,详细剖析其整个“戴帽摘帽”过程,着重分析介绍其2015-2018年的财务状况和行业情况,对其年报与公告仔细研读,识别并分析*ST海投通过盈余管理扭亏的动机以及项目手段,并根据“摘帽”后主要财务指标情况总结现状,衡量是否在盈余管理后其经营状况有所好转。
综合分析得出:作为一个新转型企业,案例*ST海投虽然成功实现保壳,顺利度过当下的退市危机。但其盈余管理行为只是为了在短时间内美化利润,因此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如过度依赖盈余管理,主营业务未得到改善,扰乱投资者及债权人判断等。由此可知,不仅要不断完善会计准则、退市制度、提高外部审计质量等,同时要规范ST企业的内部盈余管理行为,也要改变经营战略,真正改善主营业务能力,对公司主营产品、资产结构进一步优化。单凭制度还不能有效解决我国ST企业尚存问题,只有通过相关制度、企业自身经营、内外部审计等多措并举,市场上存侥幸心理的ST公司才能有深层次改进,从而为资本市场保持稳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盈余管理;ST制度;“摘帽”;非经常性损益;关联方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