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会计财务管理 >

唐代两税法的历史意义及其影响分析

更新时间:2023-05-29
阅享价格60元 资料包括:原始论文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QQ在线咨询
文档格式:doc/docx 全文字数:13000 温馨提示
以下仅列出文章摘要、提纲简介,如需获取全文阅读权限,或原创定制、长期合作,请随时联系。
微信QQ:312050216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扫一扫 扫一扫
唐代两税法的历史意义及其影响分析

摘要


唐朝中期,由于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以及财政支出的急剧扩大,使得玄宗政府财政收支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了摆脱财政困境,唐朝政府思想开始向“量出制入"转变。对租庸调进行局部、微量调整的同时,致力于扩大税源,加强对地税、户税的征收。安史之乱以后,唐政府投入了庞大的战争物资,消耗过大,导致人口大减,经济凋敝,朝廷财源枯竭。在均田制遭到彻底的破坏、租庸调制难以为继的情况下,统治者在玄宗时期的财政政策的基础上,采取杨炎的建议,作了进一步的变革,两税法应运而生。
唐代两税法在中国赋役制度史和财政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唐代两税法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由税人丁向税资产这一转变过程,为随即的宋元明清王朝的赋税改革奠定了基础。
中外学者对唐代两税法作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对两税法的产生的背景、性质、内容、意义及评价等方面,都作了充分深入的探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人拟在前代学者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两税法进行新的剖析。本文的观点是,任何制度都存在着缺陷和优势,两税法也不例外,由于这些缺陷的存在,导致制度的逐渐崩坏,这是现代财政制策需要警惕的;分析两税法对于宋元明清财税制度的意义,有助于把握财税制度在不同环境下的改进方向。同时,有些制度规定是较为完善的,其表现出的亮点,值得现世根据实际借鉴和转化。

关键词 唐朝 两税法 赋税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