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会计财务管理 >

浅析“营改增”对企业税负的影响

更新时间:2019-12-27
所需金币50 [1金币=1元] 资料包括:原始论文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在线咨询
文档格式:doc/docx 全文字数:13000 ↓↓立即下载全文 **温馨提示**
以下仅列出文章摘要、目录等部分内容,如需获取完整论文资料,或原创定制、长期合作,请随时联系。
微信QQ:312050216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扫一扫 扫一扫
浅析“营改增”对企业税负的影响

摘 要

 
“营改增”就是将部分劳务收入纳入增值税增税范围,就其增值额征税,以期最大限度的消除重复征税,化解制约服务业发展的瓶颈,为服务业发展创造重大机遇。自2012年我国开始试行“营改增”方案开始,逐步扩大试点范围,目前并已推广到全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地区首先在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业进行试点,逐步推广至其他行业。到今年6月,已经将铁路运输、邮政服务业、电信业逐步纳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营改增”实现了从“全额征税”向“层层抵扣”的转换,打通了连接二、三产业增值税的抵扣链条,从制度上解决了货物与劳务税制不统一和营业税重复征收问题。“营改增”作为“十二五”规划中重要的结构性减税政策,就是将部分征收营业税的行业改成征收增值税,这项作为结构性减税制度创新的重大手段有利于减少重复收费,降低企业的税负。
上海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总体运行平稳,成效初显。理论上来讲,税改以后试点行业总体税收负担应该会降低,能较好地促进服务业的发展。然而,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税收负担是否会减轻以及减轻的程度并不完全相同,这需要视情况而定。“营改增”对于我国各类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全球化的背景下,对于我国沿海地区企业的税负以及如何进行成本控制有重要的影响。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是我国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税制的重大改革,会对企业税负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企业应当深入分析这一政策对企业税负及企业未来发展带来的影响,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应对,把国家政策与企业自身发展结合起来,不仅要充分利用政府减税的这一有力契机,不断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而且要根据新税制的要求,合理转变企业发展方式,改善经营条件,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因此,企业应当深入分析这一政策对企业税负及企业未来发展带来的影响,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应对。
本文在阐述“营改增”的背景、必要性与重要性等问题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营改增”对企业税负的影响,分析得出,“营改增”导致企业整体税负降低,但也使得部分企业税负增加,主要表现在:没有足额进项税抵扣;税基不变,税率提高;行业上下游抵扣链断裂;生产资料成本占比低,人力成本占比高;原营业税差额征收优惠幅度大于“营改增”。最后提出了“营改增”后企业的应对策略,包括:加强自身管理,超前谋划;分解收入降低税基;企业分立加大进项税抵扣;调整或降低税率;调整原有定价体系;合理界定纳税身份,纳入简易计税范围;企业自主选择是否“营改增”;重视发票管理,防范增值税涉税风险;财务人员及时充电、做足功课;促进企业经济转型,收获改革红利。
 
关键词 营改增  税负  影响


目  录

序言 ...................................................................1
一、实施“营改增”的背景和意义 ...........................................2
(一) “营改增”的背景分析 ..............................................2
(二)“营改增”的必要性 .................................................3
(三)实施“营改增”的意义 ...............................................4
二、“营改增”对企业税负的影响 ..........................................4
(一)“营改增”企业整体税负降低 .........................................5
(二)“营改增”后部分企业税负增加 .......................................6
三、“营改增”后企业的应对策略 ..........................................9
(一)吃透政策,构筑“税收洼地”........................................ 9
(二)防范风险,促进企业经济转型 .....................................11
结论 ..................................................................12
参考文献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