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利润操纵分析 中 文 摘 要 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以及经营业务的多样化给上市公司进行利润操纵创造了条件。企业通过利润操纵,可以达到免于摘牌、资金扩容、避免企业所得税、取得信贷资金等动机。因而,一些上市公司不惜铤而走险进行利润操纵。上市公司利润操纵会危害证券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功能,增加市场风险,同时对经过利润操纵的会计数据使用者也会产生严重的影响。近几年,在我国,很多的上市公司均不同步程度地存在利润操纵行为。随着ST苏三山、ST大地、红光实业、银广夏、蓝田股份等众多著名上市公司的利润操纵行为逐渐浮出水面,上市公司利润操纵也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因此,如何治理上市公司的利润操纵行为、维护上市公司的形象、稳定广大的投资者是当前会计界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由上市公司进行利润操纵的内在与外在动机入手,从新会计准则、关联交易、非经常性项目以及虚拟资产几个方面,深入探讨实现利润操纵的常用手段,并从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设置合理的财务指标评价体系,规范政府行为以及完善企业内部治理等方面提出切实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利润操纵;上市公司;动机;内部治理 目 录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 1.2.2 国内研究现状 2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3 2 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动机 3 2.1 内在动机 3 2.1.1 免于摘牌 3 2.1.2 实现资金扩容的动机 4 2.1.3 避免企业所得税动机 4 2.2 外在动机 4 2.2.1 经营管理人员提升考核业绩动机 4 2.2.2 美化公司外在形象,取得信贷资金动机 5 3 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主要手段 5 3.1 通过关联交易操纵利润 5 3.2 利用非经常性损益操纵利润 6 3.2.1 地方政府援助 6 3.2.2 处置长期资产 6 3.3 利用虚拟资产,实现利润“增值” 6 3.4 利用相关会计政策和方法的变更进行利润操纵 7 4 防范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措施与建议 8 4.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惩罚力度 8 4.2 设置合理的财务指标评价体系进行识别 9 4.2.1 利润来源指标分析 9 4.2.2 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净资产收益率指标分析 10 4.2.3 不良资产指标分析 10 4.3 规范政府行为 10 4.3.1 加强政府对会计的监督 10 4.3.2 转变地方政府“职能”,不再为上市公司买单 11 4.4 完善公司内部治理 11 5 结语 12 参考文献 14 |
上市公司利润操纵分析【含开题报告】
更新时间:2018-10-24